我的间接教学策略应用随笔

2023-01-05 06:4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间接教学策略应用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间接,策略,应用,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的间接教学策略应用随笔

作者:许瑞熙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3年第11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偏重学习的结果,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与差的惟一标准,由此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学习的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创造能力与搜集利用信息能力被广大教师所漠视.教育有两种价值:一是促进学生的自然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在价值;二是有效将学生发展纳入合乎社会需要的轨道,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地说,它追求以下课程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间接教学策略(Indirect Instructional Strategy)很好地适应了这一背景下的改革.在间接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使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学生则由观众变为演员,他们努力调动自己的个人经验和知识储备.找出知识作用于自身的意义.

以下片段是笔者在20129月讲完沪科版8年级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后所经历的一个实例:

9月中旬的某天中午,我任教的初二2)班三位女同学到年级办公室找我,老师,借块秒表给我们好吗,这三位文静的女生能开口向老师借秒表,一定有什么大动作.“你们想用秒表测什么呢?我问道,我们觉得球从高楼落下是匀速直线运动,想借实验室秒表验证一下那很好,说说你们准备怎么测

听了她们的方案,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球从四楼和三楼分两次掷下.这是同样的运动吗? 不是

那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进行验证呢?

刚学过《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堂中完成了球从斜面上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究,这是她们现有的知识基础,是非常好的资源.我引导她们应用这节课的方法去验证猜想. 她们的方案最终敲定,球从四楼落下(路程为3S.三楼、二楼、一楼各一名同学分别测出球经过的时间t1t2t3,利用v=st分别算出v1v2v3,若v1=v2=v3,说明下落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若v1≠v2≠v3则说明下落过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究开始,学生的团队又加入了一名同学.四名学生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掷球,有人负责三楼点记时,有人负责二楼点记时,有人负责一楼点记时,探究活动时我在一旁充当助手,数据如下表.

清秀漂亮的一份探究分析数据交到老师的面前,四位女生的脸上都有流露出胜利的笑容,她们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次科学家探究的过程,相信这定会是她们学习生涯中一次难忘的体验,但笔者没有就此结束这次探究活动,生成的资源还有可利用的空间.

四位同学让我很惊讶,你们完成了大家都有困惑而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解答的问题,并且探究过程中相互配合,数据记录、分析都很不错.你们从这三个平均速度不相等得出球从高楼下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从这三个速度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吗? 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一位回答道.

对,从数据上看三个平均速度逐渐在变大,这种运动叫加速运动.”笔者将一表格呈现给她们看,这两个值很接近,到高中将会对这种运动进行专门的学习,它是匀加速运动,是加速运动的一类.路程s1=3 ms2=3 ms3=3 m时间t1=0.7 st2=0.4 st3=0.3 s平均速度

4.297.510v218.456.25100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自身经验,在这个实例中,学生的问题生成很好的探究内容,是学生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找寻新知识作用于自身的意义.教师作为知识的引领者,大胆把学生的经验、观点加以引导,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寻找参考点,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寻找和发现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师生分享着彼此的经验与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这种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此过程引发学生愉悦地情绪情感体验的间接教学策略,能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9k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