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堂笔记的误区以及矫正的原则与技巧》,欢迎阅读!
![课堂笔记,矫正,误区,以及,原则](/static/wddqxz/img/rand/big_83.jpg)
课堂笔记的误区以及矫正的原则与技巧
[摘要]重笔记而忽视理解是学生在学习中常产生的一个误区。重笔记实质是为应对升学、考核而
形成的一种偏离教育根本的观念与做法,本末颠倒。正确认识笔记的作用和误区形成的原因,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技巧处理笔记,对教学破除旧法、重回教育根本很有必要。
[关键词]笔记 误区 原则 方法 技巧
重笔记而忽视理解是课堂教学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事情有辅助作用。但是如果把辅助性的工作当成主要的工作去做,将导致两个不容忽视但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一是浪费,二是导致更深层次的危害:观念的变化和行为的变化。对于教与学来说,笔记正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教学观察看,师生过分重视笔记,实际上还是沿袭应试教育的思路,所对应的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
应试教育逼迫学生抄笔记,因为考的是死东西,死记硬背的多(比如语文的标准答案),不抄笔记想考个高分是很难的。所以上上下下都很重视笔记,都为之忙得不亦乐乎。笔者上课常见学生——特别是用功的学生——只是低头认真记笔记,怎么说都改不掉。一是习惯了,自然而然地会那样做,你不让他抄笔记了,他还不适应呢,因为不知道干啥了。二是有效啊,把老师说的记下了——哪怕只是死记下,考个至少还可以的成绩是没问题的。最终形成了教师特别看重学生上课抄不抄笔记,而学生把笔记特别重要的现象。
但是笔记,更多是记下别人灌输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东西。特别是依靠笔记去学习,只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很低效的学习(可能是很高效的应付应试教育的方法)。
学生没有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显而易见的危害。但是更深层次的危害鲜有人注意到:懒惰的思维习惯和低水平的思维能力。懒惰思维习惯的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思维能力的低下,久之会更懒于动脑。经常背笔记的学生自学能力普遍比较差,就是因为从自学的习惯到自学的能力全方位地缺乏训练。
形成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因为现实升学的压力,以及应试教育式的考核、选拔机制,社会、学校、父母、学生都把分数和考试看的很重,为应对升学的激烈竞争,人们寻求有效应对竞争的方式,而不是寻求有效的培养素质的方式。人性是避难趋易的,自然选择忽略长远的根本,而转而追求相对容易达成的的目标——注重分数、填鸭式的灌输、花大量的精力记笔记和死记硬背等等。
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追求的是进步和成长,而不是考试和分数。学习最重要的事是动脑子。脑子都不动还算什么学习呢?死背笔记而不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害处较多,具体表现在:一是影响今后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讲究时间阶段的,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会很多东西都会基本定型,要做大的变化是不太可能的了,修修补补可以,不能指望有质的变化;二是形成思维定式。改变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是并非易事,改变思维观念层面的习惯更是万分艰难。坏的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有所改变必然面临进一步退三步的困境。三是可能丧失最好的锻炼思维的时期。学生时代,是锻炼思维最好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只重视记笔记、背笔记,不注重思维锻炼,可能丧失最好的锻炼思维的时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8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