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社会型犯罪预防与治理——以大连5·22案件为例

2023-11-11 02:3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报复社会型犯罪预防与治理——以大连5·22案件为例》,欢迎阅读!
犯罪预防,大连,报复,案件,治理
报复社会型犯罪预防与治理——以大连

5·22案件为例

摘要:大连5·22事件的发生无疑是令整个社会掀起了巨大波澜,报复社会型犯罪不仅对国家和百姓的安全产生极大危害,而且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随着此类案件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寻求预防解决的途径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将从纠纷解决机制、心理建设、公共场所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纠纷解决机制;心理因素 1.

报复社会型犯罪成因——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

大连5·22事件是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投资失败产生报复心理,驾驶轿车在人行过道斑马线处将多名行人撞倒,该案已造成多人死亡。轿车车主刘某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逮捕。《刑法》第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条对此罪作了明确规定。因此报复社会型犯罪就是指行为人以报复社会为目的,采取与放火、决水、爆炸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报复社会犯罪性质上是危害公众安全事件,过去发生的危害公众安全事件大都是集体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的报复社会犯罪大都为个体活动。是什么原因导致个人逐渐代替集体站在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舞台的中央?

首先,从社会方面考虑—-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制度的滞后性、片面性使人们的诉求无法得到有效救助。如就业方面,即使国家出台了众多就业扶持政策、优惠补助政策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但是对于严峻的就业情势犹如杯水车薪。虽然我国已正式进入到了小康社会,但是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仍然存在。富有的人更富有,贫穷的人更贫穷,社会救济明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其次从个人方面考虑——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自身存在人格缺陷、精神压力过重等。对于存在人格缺陷来说,往往他们的性格孤僻、内向,不


善与人交际,及其容易与社会脱轨,所以会产生厌世、憎恨社会的心理。那些精神压力过重的人,如面对车贷、房贷等金钱压力,婚姻、家庭等生活压力时,无法及时排遣解决,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无法自拔,产生极端心理态度,遇到不顺容易产生报复倾向。

二、建立全方位纠纷解决机制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暴露出社会制度的滞后性、片面性,从而使越来越多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当今我国的纠纷解决机制有信访制度、调解制度等,但是仍旧存在“踢皮球”现象、效率过低和效力不足问题。历经一波三折仍旧没有得到满意的方案,人们往往会对社会的积怨越来越深,认为如今自己的现状是社会造成的进而采取极端行为来宣泄自己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怨恨情绪。所以尽快完善纠纷解决机制迫在眉睫。群众诉求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使各调解机构职责分工混乱,相关人员互相推诿责任。所以必须明确人民法院与各调解机构在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将本单位不同部门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及业务流程明确规定,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报纸期刊等传播渠道公开。同时针对社会新型纠纷建立相对应解决窗口,扩大纠纷解决渠道,让公众的不同方面的问题通过相对应的机构部门来解决,有效减少我国法院受理的调解案件数远超过其他调解组织的案件数的现象,使一些职能部门和社会调解组织的工作范围得到扩大,从而使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办事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加强公众心理建设

加强心理建设不仅是因为心理问题时报复社会型犯罪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如今社会存在的诸多压力,拥有健康坚强的心理态度非常有助于人们释放压力,从而能积极地解决问题。依我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建议。一是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国家要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心理建设这一行业的发展,积极促进心理诊所或者心理医院的建立发展,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二是开展心理测评,推广心理咨询。各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要注重员工心理测评,内部员工的心理咨询活动更是要纳入单位工作任务中。国家也要向全社会普及心理咨询活动,让百姓了解心理咨询的益处。三是建立社区心理咨询机构,定期进行心理建设。针对有人


格缺陷、精神疾病、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者表现的群众进行登记,重点密切关注,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并进行监控

四、完善公共场所设施建设

由于报复社会型犯罪选择的场所往往是公共场合,对于人群密集的场合安全防护工作必须是重中之重。大连轿车事件发生的地点就是十字路口,人群过马路时。所以尽量设置地下通道或者修建天桥等安全设施,尽最大可能使车辆与人群隔离。像在幼儿园、学校、商场、车站、政府大楼这些区域是犯罪分子极易下手的目标,因此监控设备与安检是必须要有的。公众场所应该在醒目之处将安全防范措施及逃生出口等展示出来,提醒群众阅读牢记。大型公共场所的监控与安检设备必须定期检查维护,并及时登记入册。同时应设置紧急求生通道2]。学校、幼儿园等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通过设立这些硬件设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害结果。

五、结语

一件件报复社会型犯罪的发生警示着我们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法律、国家制度政策方面的滞后性。我们无法预测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只有对落后之处不断改正与完善才是应对社会变化的唯一手段,也是解决报复社会型犯罪案件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瑞山. "报复社会"型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研究——以2005年以来的22个案例为考察对象[J]. 法学杂志, 2011(S1):180-180.

[2]莫洪宪. 我国报复社会型犯罪及其预防[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 2015(2):1-10.

[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6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