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医专家学养生

2023-01-10 03:5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和中医专家学养生》,欢迎阅读!
养生,中医,专家
和中医专家学养生

一个好的习惯坚持几十年就是增寿,一个坏的习惯坚持几十年就是折寿。

不忘脾胃是首

人的一生,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要想健康养生,首先要不忘脾胃。有益脾胃的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宝”。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的健康饮食佳品。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良方。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佳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大枣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其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降低患流感等传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之人食用。

“混搭、轮换”才平衡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食,重视个体差异,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药。中医将药性、食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大类,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温阳,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凉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热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实际生活中,几类食物是混着吃的。混着吃,寒、热、温、凉才能互补平衡;混着吃,才能包罗六大类营养素。除了混着吃,还需要轮换着吃。不偏食,才能营养多样化,不会造成体内营养失衡,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长寿。

“不伤害”就是养生

一个好的习惯坚持几十年就是增寿,一个坏的习惯坚持几十年就是折寿。传统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生命救助思维,顺天而为,道法自然,不


违背规律,选择有利有益的行为,避免伤害,则自然会得道多助,延年益寿。晋代医家葛洪总结为“养生以不伤为本”,所以,“不伤害”就是养生的原则。吃什么、干什么都以“不受伤害”为前提的生活态度,就是养生。

为了做到不受伤害,中国人依据“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制定出“天时、地利、人和”的行为准则,以及治病时因时(季节不同)因地地理条件不同)因人(男女老幼体质不同)的“三因制宜”原则。

譬如春天万物生发,人体的调养就应该顺应春季生发之性,到户外踏青,去庭院中散步,让情绪生机勃发;反之,于家中闭户,心情抑郁,是反其道而行之。冬季万物闭藏,人体的调养就应该顺应冬季闭藏之性,避寒保暖,谨防阳气耗散;反之,过多户外运动、耗散阳气,就不是天人合一的养生之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y2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