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好孩子是这样炼成的》,欢迎阅读!
好孩子是这样炼成的
好孩子是“陪”出来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年龄越小,对家长陪伴的需求越大。幼时,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形成归属感和安全感;学龄时,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稍长,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和叛逆期。可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尤其是精神上的陪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首先就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有人说,家长是需要演戏的,尤其在孩子面前。我一位同事的女儿极其优秀,热爱看书。每每向她讨教经验,她总是淡淡地说:没什么,她写作业,我就在一旁看书陪伴;她看书,我也拿一本书陪她阅读。即使我不想看书,我依旧得陪她,因为我是她的榜样。后来,这位在妈妈的陪伴下一路走过的女儿顺利考上了北大。 好孩子是“玩”出来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玩中认识世界,发现奥秘。父母们要多给孩子玩耍的时间,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孩子玩耍中的失误;用一颗童心允许孩子在游戏中制定各种规则。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正处于不易发觉的第一次叛逆期。他总喜欢将水洒得到处都是,他总是有许多精力做长辈们禁止的危险的事情。他的妈妈悄悄为他做了一些改变。洗澡时,妈妈为他放了半浴缸的温水,并准备了各种各样可以舀水盛水的瓶子。小男孩兴奋不已,在浴缸里大闹“水族馆”。妈妈不动声色在一旁适当地说:“你看看哪个瓶子舀水多?”“瓶子漂在水上像小船啊!"半个小时过去,男孩心满意足地收起水瓶,“好了,玩好了。”连续几次,妈妈总在恰当的时候为男孩更换可以在水中玩
耍的器物。小男孩快乐地度过了对水极度感兴趣的时光,尽情地玩水,发现了许多有关水的奥秘。却再也没有将自来水到处乱洒。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方式是不同的。作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们要科学地教、艺术地教。有一位聪明的父亲,与他的孩子制定了一个协议。父亲设计并打印了许多的零食券,每个星期如果孩子不犯错误,可以得到一张。如果得到奖励,可以得到两张。犯一次错误,便不能获取零食券。若犯了两个以上错误,便要扣去一张。每到周末,父亲便将零食券进行回收,或者兑付。孩子可以拿着兑付的现金买自己想吃的零食,或是心爱的玩具。当然,还可以存起来买更大的惊喜。我们不难发现,这位父亲用充满艺术性的方法教会儿子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通过处理自己获得的零食券学会理财。更机智的是,父亲采用了奖多罚少的方法,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强化了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孩子是不一样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和智能优势。不等于会读书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为成人,我们要发现孩子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智能。不能将读书、成绩和考试来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幼年的爱迪生是大众眼中的问题儿童,连老师都将他拒之门外。是他的母亲包容他,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不断给他自信,最终才造就了流芳百世的科学家。好孩子是天生的,好孩子也是父母造就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