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课题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园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智慧就在指尖。”。这句话揭示了培养孩子实践能力和习惯的重要性。今天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的地位至高无上,成年人就像烤月亮的星星。长老们服从他们,过着张嘴吃饭、伸手拿衣服的生活。孩子们什么都不用做,成年人什么都要做。结果,今天的孩子被宠坏了,高度依赖他人,实践能力差,缺乏勇气。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张嘉林先生曾说过:“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 一、激发孩子对操作的兴趣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实践能力。角落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活动效果。在设置转角时,我们学校将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投入一些能够尽可能多地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游戏和材料,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动手的环境。例如,在活动区,我们使用纸板圈和各种瓶盖、上衣,让孩子们戴项链、花圈和手镯玩游戏;一些供儿童使用的材料,如鞋带、树叶、饺子等,如花生、饺子等。随着儿童实践能力的提高,针织、刺绣、针织毛衣等各种小产品自然会激发儿童的实践兴趣。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孩子们利用包装盒、彩带、双面胶带、剪刀等,随时自行设计制作玩具,并添加活动材料,通过在作业区的活动,交流、合作、自我完善
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所有的幼儿都有在某种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础上发现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创造出新的作品能力,幼儿也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对于哪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孩子们常常在特设环境中通过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总之,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 提供多层次的材料
在“梅花开”的材料上我提供了两种不同层次的材料,第一个层次是提供了教师事先吹好枝干的画纸,孩子只需用棉签点上梅花即可,这适合能力较弱的孩子;第二个层次难度则比较高,需要孩子先在画纸上吹出梅花枝干的形状后再点上梅花。在这里我有意识地减少能力差的幼儿的操作量,让他们有完成操作活动的信心以及完成操作活动后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不同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 家校合作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在我接触的我们班级的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校合作教育。许多家长过于溺爱,缺乏相应的教育策略,
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意图、计划、方
案例让家长了解,双向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让家长合作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使用家庭-学校联系簿、家访、电话访问等方式了解家庭-学校的每日、每周和每月情况。双方应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力求步调一致。儿童晨练和节奏比赛邀请家长担任裁判,邀请家长参加家庭学校运动会,儿童自理能力比赛,邀请家长为孩子加油,等等。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家庭-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许多父母深情地说,我的孩子们改变了很多。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宠坏了,他们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四、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1) 业务活动的渗透。操作活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儿童主动学习和获得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师们尝试使用积木、拼图和塑料插件等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他们在反复触摸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探索和收获。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3) 渗透到教育活动中。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以儿童为主体,让儿童积极学习。比如艺术活动,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艺术活动,比如绘画、泥塑、剪贴、编织、手工艺、折纸等等。在看似简单的绘画、揉捏、切割、撕扯和粘贴中,孩子们常常陶醉其中,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而方法的掌握则是长远的,所以培养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只要坚持这样做,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孩子操作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好的材料,让孩子愿意自主地去动手操作,我想我们的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也会在将来的发展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