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欢迎阅读!

医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技术实力上占据了更高的位置,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1、各科室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报告医疗设备维修组,一般小型设备由科室直接送维修组修,大型医疗设备由维修员到科室修理。
2、维修人员按照设备类别分工协作,严格执行责任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一般故障一天修好,当天不能修好的应及时向使用科室解释说明。一周不能修好的要报告组长,组织会诊;半月内不能修好的要报告科长,由技术总负责人组织会诊或决定外送修理。
3、设备维修要进行维修纪录,贵重医疗设备须建立维修档案。 4、维修员进行查房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般科室四周一次,重点科室一周一次或一周两次。
5、各科室需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如有问题应及时通知设备科进行处理。
6、对有关医疗设备的技术改造,必须事先写出书面报告,交设备科审批,大的技术改造须由使用科室和设备科共同确认并报院领导批准方可执行。
7、医疗设备如需更换价格较高的零配件时,应及时按规定报告相关领导审批。
设备管理软件的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包括了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实施记录、设备维修登记、设备维修记录、设备运行状态管理、设备计量管理、设备维修和维护综合统计等。
设备保养计划:针对1万元以上的设备,或医院设定的需要保养的设备,制定定期(按月,按季度)的日常保养计划。
设备保养实施记录:针对每次设备的维护情况,对设备维护的项目,维护人,日期,费用及维护相关情况做好记录,若有更换配件的,一并记录,并可随时查询和打印。
设备维修登记:设备出现故障,由使用人员通过系统登记设备故障单(简易的操作记录科室、设备名称、故障原因,报修人,报修时间)对设备进行故障登记,登记后设备维修组会自动弹出报修单,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检修。
设备维修记录管理:在维修处理中,特种设备、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分类、分科室有详细的资料,每项维修记录有详细的流程步骤,记录设备维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含维修人,维修工时,总费用,是否有更换相关配件等,并将每个维修记录能自动归类到各设备的记录下,维修记录有详细的流程步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p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