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植物的意象杂文随笔

2023-04-09 08:4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里植物的意象杂文随笔》,欢迎阅读!
意象,诗经,杂文,随笔,植物
《诗经》里植物的意象杂文随笔

《诗经》里植物的意象杂文随笔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共一百三十五种。植物分类来讲有粮食、蔬菜、水果、药材。所以说,《诗经》为我们记录了丰富植物知识,这些知识让我们对周以前的农耕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读《诗经》,感受《诗经》和植物世界相互激荡产生的性灵脉动,不是因为《诗经》之美和植物世界的神秘灿烂,仅仅只是为了点点滴滴的欢喜。这和爱一个人一样,爱她,不是因为她美,不是因为她富有,不是因为她出类拔萃,不是因为她百转千回的气质,仅仅只是因为:心在一起而安静,而愉悦。当你心里充满这种喜欢时,那个人,其实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成了一个魅力无穷的世界。这个世界为你敞开时,它就具备了让人追寻探索一辈子的力量。世上长久之爱地生成不都是如此吗?

爱的象征物——蒹葭、桃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

“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秦风?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此诗为本改写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个姑娘出嫁了,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

1 / 3




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丰收的喜气——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也是一种丰收的喜气。

《木瓜》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一读就令人很快地沉浸到一种优美的且又浓烈的`,欢乐的且又活泼的爱情与丰收气氛中。是一首描写一对恋人互赠信物以定情的民间村歌巷谣。“瓜是古代女性的象征,古代女子用木瓜送给男子,就等于把自己的婚姻给了男子了,而男子赠女子以玉石。表现了男女爱情的定情之物。“由于其易懂易记,所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都能诵读,真是:一首木瓜诗,千古恋人定情词”。

农耕文化的符号——桑树

《诗经》里桑树出没的篇章很多,对于先秦农业时代的人类生活来说,桑已经是普通的一种植物桑的最早记述出现在甲骨文当中,人类智识苏醒,始创立文字在干枯兽骨和竹木平面上记录自己的历史以保存和自然争斗的经验,让自己的智慧能够开始有形的延续。到从自然野蚕的身上得到启发,由蚕食桑,得轻便柔韧的丝帛,这应该算得上是人类生活品质飞跃的一个显著的特征。蚕母,在古代被尊为神母,而桑,在周商时,已经是宗庙祭祀时的神木。等到先秦时农桑遍野,文字记述当中古朴粗糙的自然画面,因为桑蚕饲养在农事里的普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i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