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的“粉丝”分析

2024-02-12 07:3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超级女声”的“粉丝”分析》,欢迎阅读!
超级女声,粉丝,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超级女声粉丝分析

作者:乔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02

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浪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和蔓延,不仅成为当时最为火爆的电视奇观,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超女现象,不经意间,我们身边涌出无数的玉米凉粉”——310万条的短信投票使中性的超女冠军李宇春甚至成为Asia Hero荣登《时代》封面……2006年,无论是从关注度,还是从比赛热度来看,超女已不再如日中天。然而,其貌不扬的尚雯婕获得冠军的票数竟是惊人的519万票,等于上年李宇春和周笔畅的总和,亚军谭维维也有481万票,玉米没有倒下,芝麻(芝麻开花婕婕)”却已站了起来。

看着这一串串令人惊叹的数字,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人在为超女埋单?到底粉丝们因何而如此疯狂?

粉丝及其构成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像恋爱一样专注、疯狂甚至失去理智。对喜爱的明星,他们拥有最自觉的奉献精神: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他们是最虔诚的守护者;谁也不能侵犯我的偶像。他们掌握着偶像最详尽、最新鲜的资料;他们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随时举起热烈支持的旗帜;温柔时他们让人感动落泪,激动时他们拥有让人震慑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这段话准确地描述了粉丝的典型特征。

超女粉丝出于对超女的喜爱,绝大多数都会是超女节目的忠实观众。相对非粉丝言,粉丝超女节目更为忠诚,关注度更高也更为持久。本文所讨论的超女粉丝特指隶属于芝麻玉米一类粉丝组织的成员,即年龄在15岁~25岁的正在学习或毕业不久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女性。这与超女参赛选手(按规定必须满18周岁)的构成极为相似。她们不仅是喜欢自己偶像的个体,更多情况下表现的是她们的集体行为。

受众理论下的粉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受众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靶子论,传播学者德弗勒总结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以及J··巴伦提出的社会参与论。此外,还有使用满足理论游戏理论等。下面本文将借助其中三个理论来审视超女粉丝这个特殊群体。 靶子论,群氓时代的粉丝。靶子论或枪弹论又称魔弹论、注射器论,是后人概括20纪初流行的传播效果观的形象称谓。其基本观点是接受者的所有成员以一致的方式接受媒介信息,这种刺激即刻触发直接的反应。

把受众看作靶子最初源于人们对于纳粹宣传的恐惧,独裁者希特勒的疯狂宣传令德国民众产生无条件的服从。群氓并非只出现在社会动荡的战争或变革时代,当今走火入魔型的骨灰级粉丝对主子的疯狂崇拜和言听计从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特征为其生活失去常态,将追星作为自己的唯一职业,为自己的偶像摇旗呐喊。当有不利于偶像的言论出现,他们会第一时间跟帖反驳,甚至不惜语言暴力。他们节衣缩食追随偶像的身影,为偶像情绪失控,大哭大闹,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这样的粉丝都心甘情愿做自己偶像的靶子。

那么,这些信奉偶像近乎痴迷的玉米教芝麻教究竟是如何形成和分化的呢? 社会分化论,芝麻玉米还是凉粉社会分化论,也叫社会类型论或社会范畴论。它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强调个人的社会群体差异。不同社会类型的成员趋向于选择不同的媒介内容,并以和其他社会类型成员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同一信息,并采取不同的行动。 玉米凉粉为例,中性的李宇春率真、帅气、有活力,动感的曲风配合独有的式舞步征服了无数少女的心,正如一位小女生——典型的玉米所言:春春的帅是干干净净的帅,太有杀伤力了。以英文歌见长的张靓颖忧郁而妩媚、毫无粉饰却超凡脱俗、靓声靓影,一位外企海归曾说:听靓颖唱英文歌至精彩处,心里是按捺不住的激动。”“百度贴吧李宇春吧有这样一个关于玉米凉粉的区别帖子:很多玉米在宇春身上承载了自己人生的梦想;多数凉粉在靓颖身上承载了自己对音乐的追求;音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凉粉理智;人生却是生活的全部,所以玉米疯狂。 那么,玉米凉粉又是怎样形成和壮大的呢?

社会认同模式认为,在社会中,个人从其认同并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个人的言行会试图与其所属的群体规范一致。而大众传播在带来社会认同以及支持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第一,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描述哪些群体对哪一特定议题存在关注,从而显示出哪些群体特征与议题有关——“超女总体粉丝出现。第二,媒介通过描述各种群体是如何对该议题作出反应的,可以指出每一个群体所持的意见,并且告诉该群体的人们什么是应该遵守的规范——粉丝开始选择分流。第三,群体的意见规范在受众心目中的感觉很可能被传播夸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丝团逐渐成型。第四,人们自己承担起维护这种被认为是群体规范意见的责任,且更可能去表达这种夸大的规范——至此,各式各类的粉丝团得以巩固。

每天有无数的社团诞生,每天也有数不清的组织解体,粉丝团内部是依靠怎样的良性互动机制而生机勃勃的呢?

社会参与论,内容生产者与内容消费者的统一。美国学者巴伦最早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应该尊重受众、提高传播效果,在形式上尽可能地考虑到受众这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和权利。让受众参与传播,正是为了让他们积极接受传播,因为,人们对于他们亲身积极参与形成的观点,要比他们被动地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且不易改变。超女粉丝参与传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在节目现场参与传播。一是想唱就唱,作为选手参与,二是粉丝团在演出现场的助威演出。2005年超级女声报名人数达15万多人,年龄有所限制的2006年也有近10万人,这是最直接、最广泛的参与。超女属于真人秀的一种,强调的就是受众的参与。此外,丝团在演出现场的助威演出也越来越火爆,已独立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其次,现场外的传播参与。通过短信投票,粉丝最直接地对自己的偶像予以支持,也最直接地影响比赛的进程。区别于单向度的电视媒介,网络的互动特征弥补了粉丝的交流欲望。很多粉丝都是在一边看电视比赛,一边上贴吧发帖的过程中亲历了超女的比赛。内容生产者与内容消费者的统一这一点得到了更为深刻的阐释。 (作者单位:南阳电视台社教中心) 编校:杨彩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e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