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培养合格接班人》,欢迎阅读!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培养合格接班人
作者:黄蕾,李帅
来源:《新长征》 2017年第4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站在为党长期执政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自觉贯彻、主动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高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强化党的领导,着力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建设。
围绕高校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突出院系级党组织建设的重点,配齐建强院系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按规定组织换届选举;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形式,参与研究和讨论院级单位的重要事项;健全完善院系级党组织的议事机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凡属院级单位党的建设的重要事项,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出决定。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党政联席会和基层党委会的议事范围,党政联席会议需要做决定,由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讨论后做出决定;基层党委会需要做出决定,由基层党委会集体研究讨论后做出决定,在基层党组织设置、发展党员、党内选举等党内事务上,不能用党政联席会代替党委会。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包括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高校办学的实际和需要,不断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进一步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学生公寓、社团组织等建立党支部,完善党支部设置形式、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建设高素质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做好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
二、发挥服务育人功能,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最终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决定。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高质量人才的摇篮和培养基地。高质量的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即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把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念、严格的政治纪律、高水平的政治素质的人才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基础建设,增强院系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高校成为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阵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坚持用《条例》指导高等教育实践,用《条例》服务高校改革发展;充分发挥院系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领导体制,严肃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落实院系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发挥好院系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三、团结凝聚广大师生,为科教兴国提供政治保障
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师生、引导师生、组织师生、团结师生,把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到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必须走在前列,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步伐。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力量。只有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校才能更好地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更好地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高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为科教兴国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源源不竭的动力。
四、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培厚良好校园政治生态土壤,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方面。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讲政治、顾大局,有担当、善作为,通过参与决策、保证监督,发挥党组织引领办学方向、严格政治把关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上下功夫,把党组织的作用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必须强化服务功能,践行党的宗旨,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服务机制,服务党员、服务师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必须把尊重和维护党员和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拓展党员联系师生的途径,丰富服务师生的内容,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师生和服务师生的有效途径,努力解决师生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师生共同实现学校党委提出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在服务师生中团结和凝聚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坚持党组织、党员干部联系“双高”人才和联系点制度,让高学历、高职称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切实感受党组织的关心和关怀,激发高校各类人才努力工作和认真学习的热情。必须强
化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功能,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本色和执政基础。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来发展党员;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特别注意加大发展“双高”人才入党的工作力度,通过党组织的工作和党员的表率作用,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中来。
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组织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指导、考察和把关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