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社会》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是19世纪的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名著。原著为英文,并破译为多种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曾多次翻译出版。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对人类社会早期获取食物的状况,以及获取食物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等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认为:“人类能不能征服地球,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技术之巧拙。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才能说对食物的生产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但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在这方面也不比其他动物高明。加入不扩大生活资料的基础,人类不可能繁殖遍于全球;归根到底,假如人类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不能绝对掌握,就不可能繁衍为许多人口稠密的民族。因此,人类进步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的新纪元大概多少都与生活部资源的扩大有着相应一致的关系。”摩尔根认为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有5种顺序相承的技术,它们分别是:天然食物、鱼类食物、淀粉食物、肉类和乳类食物以及通过田野获得的无穷食物。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进一步发挥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烟亲制度》书中提出的家庭进化理论的观点,然后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发展阶段到高级进化阶段的进化学说。全书共分为四编。
第一编“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概括地叙述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认为人类遵循大体一致的途径前进,从阶梯的底层开始,不断进步,登上文明门槛。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把原始时代分为蒙昧、野蛮时代,又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每个阶段以发明发现为主要标志,阶级社会归入文明时代。实际上是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分期的准备基础,并且大家认为生产力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编“政治观念的发展”,指出人类社会有两种组织形式,原始时代是以氏族、部落为基础的氏族制度社会组织(见原始公社制)。文明时代的阶级社会是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即国家,认为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途径。摩尔根用大量的资料详细地叙述了氏族组织的发展过程;论证了原始时代氏族制度存在的普遍性,氏族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阐明了氏族的本质。北美易洛魅人的母亲氏族制,世系和财产由女性继承,有一套包括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按原始的民主制组成,各层组织有自己的职
能,他认为氏族出现时人类处于群婚状态,只能按母亲方识别世系,因而最早的氏族是母系制。欧洲人到美洲时,印第安人大多已组成母氏家族,部落分为父系氏族,少数部落的氏族制已解体。他描绘了荷马时代希腊人以及古代罗马人的父亲氏族制,指出氏族是从母系制度发展为父系制的,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私有财产的出现,父亲要把财产传给自己的亲生子女。摩尔根以历史事实阐明,氏族制度发展的结果,必然由于私有财产和阶段的出现而产生它的对立物——国家。他以雅典人看罗马人为例,探讨了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在雅典,经过几次政治改革,历时数世纪才使氏族制度彻底消之,形成了雅典国家。罗马国家是在平民和贵族斗争中摧毁了氏族组织而建立起来的。
第三编“家族观念的发展”。摩尔根从研究各民族的亲属制度入手,探讨了家庭婚姻的历史。他认为亲属制度以婚姻家庭形态为基础,马来亚式、土兰尼亚——加诺万尼亚式和雅利安三种顺序发展的亲属制,反映了与此相应的婚姻、家庭发展序列。人类自脱离了原始杂交状态之后,经历了顺序组织相承的婚姻,家庭形态;血缘(婚)家庭,普那路亚(婚)家庭,对偶(婚)家庭,父权力制家庭(特殊状态)和一夫一妻制家庭。介于群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的对偶家庭和父权制家庭未能产生新的亲属制度。普那路亚婚和级别婚都是氏族产生的根源,而氏族组织又使通婚的群缩小从而形成了对偶婚。他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家庭婚姻的发展相联系,认为共产制的生活方式同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和对偶家庭相适应,一夫一妻制是由于私有财产的出现和继承财产的需要而确立的。摩尔根的家庭史研究,批判和推翻了主张大家庭是社会的原始细胞,父权制家庭是最古老的家庭的“父权论”。
第四编“财产观念的发展”,阐明了历史上存在的两种财产所有制,即公有制和私有制,以及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摩尔根指出是私有制财产导致奴隶制和国家的产生。最后他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未来社会“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文级形式上的复活”。
这本书在出版以后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它以原始社会历史研究的具体资料用来丰富并且证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从而获得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高度重视和评价。为此,马克思写了详细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所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为了执行马克思的遗言,就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X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