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2022-08-31 06:4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传奇性

地位——闻一多先生评价《春江花月夜》道: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五万多首全唐诗中,被称为孤篇盖全唐,赞誉极高。在流传下来的唐诗中,李白存有900多首,杜甫1400多首,白居易3000多首,很多大诗人留下了许多的著作,张若虚写诗不多,也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夜》,却一诗定格。清朝名士王闿运称之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仅凭这一首诗就能奠定张若虚的地位,数百年不衰,所以非常具有传奇性。

流传过程——中晚唐、宋、元朝皆无人知晓此诗,直到明代选诗家高秉的出现,我们后人能够欣赏到《春江花月夜》与这个高秉息息相关。他的工作就是摘选经典的古诗编纂成书,在编书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两大类诗文,一类称为“唐诗正聲”,一类称为“唐诗品汇”。“唐诗正聲”中选取的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正宗的唐诗,“唐诗品汇”中选取的是异类的,却具有一定价值的诗文。《春江花月夜》属于哪一类呢?——唐诗品汇”。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 自高秉选择了这首诗,后续选家都把这首诗选入诗集。

作者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关于张若虚的介绍很少,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后世由此推断出他所在与贺知章大体同期,(约659—约744)。玄宗开元时尚在世。盛唐时代。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不可考。对《春江花月夜》诗的取景地点,却有不同的说法。至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是曲江,一种说法是大桥,一种说法是瓜洲。

赏析

形式上,由五言短篇变为七言长制。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诗风上张若虚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内容上超越了以往的山水景物诗,注入了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绮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从月生写到月落,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蒙眬。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全诗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Vr.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