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赏析

2023-03-24 03:4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说新语》赏析》,欢迎阅读!
世说,新语,赏析
《世说新语》赏析之孩童智慧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对《世说新语》耳濡目染,书中的很多故事耳熟能详,像“孔



融让梨”等。下面是对该书的详细介绍。《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小说,在此之前,人们都已三教九流为代表,不把小说列入其中,认为他是不正经的家派。可三教九流全是说理的,于是有人便准备写一部小说,此人便是刘义庆。《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它开创了中国小说界的先河,为后人写小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世说新语》的文字

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用的都是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 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作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年耶!是东晋名士桓温的名句,它就出自《世说新语》

书中有很多关于名士孩童时期的过人之处的记录,夙慧,即早慧,本文从各篇中选几则事例说的都是少年儿童的记忆、观察、推理、释因和理解礼制、表明心迹等方面的能力。编纂者的用意在于说明一般的少年儿童达不到这一水平,而小时候的聪颖预示长大后能成为杰出人物。 一.王戎早慧

王戒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喂戒不动。人文职,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戒七岁时,和几个小屁孩去玩耍,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果子多得把树枝都压断了,这几个孩子都去拾果子吃了,只有王戒不去。别人问他为啥不去呀?他说:这树在路边还结了那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不好吃。去尝尝果然很苦...这才相信他说的。他很小的年纪便显露出不凡的智慧。另有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可见王戎很小的时候便会三思而后行、不动声色的观察,而且具有临危不惧的胆识。 二.孔融二子

本书关于孔融二子的介绍分布于言行,雅量,记载不多却可以看出孔融家教的成功和二子天资聪慧。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干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那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


九岁,小刀八岁,却像原来那样在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孔融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父亲,你难道见到倾覆的鸟巢下面,还会有完好的卵吗?不久,也来人把他们抓走了。另有“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孔文举有2个儿子,大的6岁,小的5岁,白天孔文举午睡,小儿子到父亲的床头偷酒喝,大儿子问弟弟:怎不参拜父亲?弟弟回答:东西,行礼干吗!简短的对话把孩子洞若观火的聪慧显露无遗,小小年纪却洞察事理,又不失童趣。 三.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出来。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害怕得发抖,不敢出汗。如此少年就能如此淡定,察言观色,迎合皇上,以博得君主欢心,恩荫祖上。从他们对小事的回答上还可以看出钟毓、钟会的性格,对他们成年后的不同的作为也不足为奇了。 四.长安远近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明帝(司马绍)才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司马睿)的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明帝问父亲为什么哭泣,明帝把王室东渡的事情告诉了他,元帝问明帝:你觉得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回答:太阳远。没有听说人从太阳那里来,显然可以知道。元帝对他的回答很惊诧。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们宴会,把明帝的回答告诉了大家,并再次询问。这次明帝答道:太阳近。元帝脸色大变,说道:你怎么和昨天的答复不同了呢?明帝答道:现在见到的是太阳,没有看到长安。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答案迥异,但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时的聪慧。

五.衰宗之宝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暝于灯下,二小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司空顾和和当时的名流们一起清谈。张玄之、顾敷是顾和的孙子和外孙,年龄都是七岁,在坐榻边嬉戏。当时听大人们谈话,他们的神情好象并不在意。晚上在灯下,两个小家伙一起叙述主客双方的对话,竟没有一点遗漏。顾和高兴得离开座位,拎着两个人的耳朵说:没料到我们这个败落的家族又生了你们两个宝贝!聪颖的孩子总能在不经意间从大人那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两个宝贝看似和一般孩童一样在嬉闹,其实是在玩味大人的清谈之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UO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