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应用型高校日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用型高校日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作者:邓凌志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32期
摘 要 本文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日语专业为研究对象,论述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认为应当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调整,更好地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并建立适当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现有政策与有利条件维护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专业课程体系 评价机制 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特点: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要从零基础达到熟练运用、为社会服务的层次。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所培养的日语人才主要在企业领域从事社会服务,而在这方面,既拥有企业工作经验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又具有丰富日语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无疑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本文作者以自身所在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日语专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教学体系的优化调整,突出“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做到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同时,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使双师型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得到尽可能客观合理的评价。此外还希望尝试在现有体制上探寻一条适当的途径,为“双师型”教师业务能力(包含教学和实践能力)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创造条件。 1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
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培养体系上,例如,王玉(2011)提出“1个培养目标、3个能力层面、3条培养路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欧阳健(2016)则提出了建构“多元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在本校的新一轮学生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日语专业对课程体系中通识、专业、拓展和实践等四个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课程体系内部各门课程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协助学生培养从事中日商务工作的特殊能力和素质。此外,经校方批准,在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开辟出实践操练环节,其比重达到课程总学分的1/3甚至更多。
如何充分利用日语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本校日语专业在此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课程资源库建设
利用学校“核心支撑课程建设”项目,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实务操作经验,建立了“基础日语”、“高级日语”、“实用日语”、“高级口译”等多门核心特色课程的资源库,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 1.2教材开发
鼓励教师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日语人才需求情况选用适当的教材、甚至自编教材。目前日语专业“实用日语”、“日本概况”等课程均使用教师自编教材,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2“双师型”教师及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
刘爱林(2011)认为双师型教师更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的应用人才;权玉华(2016)阐述了双师型教师对于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双师型日语师资建设的策略。对于高校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指导效果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一方面,在应用型商务日语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专业实践。因此课程考评的实施主体不仅是任课教师,实践单位也应该参与考核,可能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践岗位的不同建立更具个性化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相应地,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指导效果也很难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反映。
经过几年摸索,本校日语专业建立起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实践类课程设立“课程档案袋”,对每个学生每一次的课堂行为建立档案评价,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能力发展轨迹,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则采用“分层分类评价”的方式,分为“学生评价”“同行(实践单位)评价”和“督导评价”三个层次,尽量客观反映“双师型”课程教师的授课效果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情况。
3教师能力的发展与完善
目前为止,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如何将他们的从业经验发挥到教学中去。但应该看到的是,已具备“双师型”能力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本校的日语专业而言,如何为“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更新和加强,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现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主要是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教师脱离教学岗位势必会对整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安排造成一定影响。多年以来,本校日语专业与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4所国内实习实践基地和3所海外实习实践基地,通过长期实践摸索,我们与这些实习实践基地一起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使双师型教师在兼顾本职工作的同时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更新和加强,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专业实践课程的指导
积极开拓实践合作单位的日语资料翻译、整理等业务需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纳入本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实践”、“第二课堂”等环节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指导工作均反映到相关的成绩/业绩系统中。 3.2校内教师“走出去”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鼓励日语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以各种形式为各实习实践基地服务,并作为衡量“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使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教学内容跟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3.3海外合作院校之间的交流
为海外合作院校日方教师与本校日语教师交流互动、学术研究、教材编写等活动建立平台,使教师们具备教学和科研的国际视野。
总之,本专业的理念是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提高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和教学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玉.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J].日语教学研究,2011(03).
[2] 欧阳健.职业导向商务日语专业多元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03).
[3] 齐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日语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U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