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3-01-05 09:37: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欢迎阅读!
审美,小学生,培养,能力,如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季端小学 邓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入选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具有艺术审美特征的文学作品,无疑蕴含着强烈的美感因素,因此,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审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美育”的语文学习规律。那么,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应当如何着手呢? 一、用活语言揭示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 二、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描述,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空间、运动、变化等等的形象刻画。阅读审美活动中,凭借这些审美对象,激发他们愉悦的心情来感知美的形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教材中所蕴含的美,从中受到美的陶冶,教材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创设美感情境来,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使学生对美的事物充满激情,领略美的情境,接受美的教育,达到美的升华,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别了,我爱的中国》,课文中写道:“他们的旗帜是‘红’的,是‘蓝白色’,是‘红蓝条交叉着’的联合旗,是有‘黑点红条’的旗。”作者通过对旗帜的色彩,线条的细致描绘,表明有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停泊在祖国的领海中。由此想到,祖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被奴役,受苦难。学生通过阅读,形象感染,必然迸发出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满腔怒火。“当我归来时,我希望那些悬着‘红日’的,‘蓝白色’的,有‘黑点红条’的,‘红蓝条交叉着’的一切旗帜的白灰色的军舰已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我们的可喜的悬着我们旗帜的伟大舰队。”这一段话,表明作者殷切地希望当自己从国外回来时,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已建立。这旗帜的形象描写,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所抒发的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厚感情,从而接受爱国主义的思想的熏陶。又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三、运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单靠这样的描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意象,唤起美感。教材以图辅文,在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的脸,坚毅的目光,整体透出这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的形象感知,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学“真正用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 四、以板书展示结构美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就是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如《小珊迪》一课时,我认为这样的板书的确是较合理地把一篇课文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揭示出来。 外貌 ---- 冷同情 语言 ---- 饿请求 行为 —— 激动

小珊迪 轧伤 还钱 诚实 悲伤 挂念弟弟 善良 赞美

通过板书,还可以教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从而认识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美。 有的教师本身素质好,板书时,还可以即兴配合图画来增添美的色彩。

五、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主观把握了的表象)的过程。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靠抽象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由前者唤起的想象较后者的更生动得多、丰富得多。例如,教学《长城》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孟姜女哭塌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想象修筑长城的工匠的繁重劳动;想象狼烟四起,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Qw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