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富源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汇报材料》,欢迎阅读!
![富源,扶贫,汇报,推进,材料](/static/wddqxz/img/rand/big_38.jpg)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岱岭畲族乡富源村位于苍南县南端山区半山区,西于福建省福鼎市佳阳畲族乡相邻。2001年由南山、斗湾、朗腰、龙凤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共有村民368户1491人,其中少数民族180户718人;
共有低收入农户156户453人,低保家庭20户41人;
共有劳动力717人,其中劳务输出380人;
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和劳务输出。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59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革命老区村和少数民族村,也是一个低收入集中村。
富源村于2010年10月被列入温州市扶贫办第二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试点村。一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市、县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富源村以撤并村为突破口,以产业开发为基础,以下山移民为切入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保障,以挂钩结对帮扶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该项目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来料加工场所、秀珍菇基地、扶贫资金互助社试点建设。按照项目责任书的要求,我村已基本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现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 项目实施情况
(一)来料加工点建设。在完成下山移民,村民集居后,在解决村妇女就业问题、闲置的劳动力问题上,村委会积极与外联系,和福建省福鼎市等厂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展了以环保袋加工为主的来料加工。目前,加工点有缝纫机20台,工人30多人。为了扩大加工规模,以满足更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今年2月又投入3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扶持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新建来料加工厂房400平方米,可容纳机器50台,实现近百人就业,人均月收入可达1500元左右。目前厂房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
(二)秀珍菇基地建设。富源村坚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项目。在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了解到秀珍菇腐生能力强,极易进行人工栽培,产品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极具市场前景,于是着力引进秀珍菇栽培技术,发展了秀珍菇基地。该基地于2010年10着手建设,已投入资金40多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扶持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建设2座60立方米菇房、1座配种房和1座冷库房,于今年3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已试种秀珍菇15万袋,填补我乡秀珍菇生产的空白,扩大推动蘑菇生产方式的升级换代,同时,也带动20户农户发展致富,其中低收入农户10户。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三)扶贫资金互助社试点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一直十分重视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早在2006年就下发国开发办35号文件,决定开展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2007年,又下发国开办组发9号文件,对试点工作进行扩面和规范。2008年,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也联合下发浙扶贫办40号文件,对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中建立资金互助组织提出指导意见。此后,我市泰顺、文成、永嘉等县相继成立近十个扶贫资金互助组织,富源村积极学习前人经验,于今年8月份在我县率先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该社按照农户自筹、政府扶持、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发挥贷款灵活、利率优惠、监管方便等特点,通过资金合作、生产合作和购销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扶持社员从事农业生产,增加群众和村集体的收入,提高村、户自我积累、自我管理、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农村扶贫开发新机制。该社首期筹集互助资金40.7万元,吸收社员107人(每户1人),借出周转金40万元,受益社员36户150余人,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发展资金筹措难的瓶颈制约,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其中10万元的收益作为村集体公益事业支出,10万元的收益作为贫困户年终慰问资金,另外10万元的收益作为交纳保证金社员的利息补偿。
二、项目实施效益
(一)经济效益。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全村的村民经济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2010年整村推挤项目的实施解决了200多人劳动力,相关配套实施的建设明显改善了村民农业生产的条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利润,效益显著。三个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农户达到210户,其中低收入农户达到70多户,发展秀珍菇种植,来料加工等增加农户收入1000多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社会效益。项目的全面实施充分发挥了村民享有整村推进利益的积极性,深层次的挖掘村民的潜力,较大程度的改变了村民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改善了农业生产资金难的现状,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加工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整村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初步形成,产业发展较为科学合理;
资金互助社的成立,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进一步得到具体的落实,从而提高党和政府群众中的威望,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
(三)生态效益。项目实施以提倡村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为主,结合市场需求,发展秀珍菇产业和来料加工产业,实现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并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生态经济、特色经济,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特别是扶贫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加快了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帮助农户解决了生产资金难的问题,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Q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