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员工激励应把握的五个要点》,欢迎阅读!
![员工激励,要点,把握](/static/wddqxz/img/rand/big_74.jpg)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员工激励应把握的“五个要点”
一、激励要因人而异
企业里不同员工对于激励的需求不尽相同:家境贫寒、生活拮据的员工,偶尔的提薪嘉奖最具有激励作用,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满足;酬劳丰厚、经济宽裕的员工可能公开而真诚的赏识更具有激励作用,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业务骨干则是良好的作业条件、挑战性的工作才更有激励作用,他们需要的是自我实现的完成。由于激励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员工的主观感受,因此对不同的员工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按需激励。能让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激励才能产生最理想的效果。当然,即使是同一员工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需求结构也发生着变化。所以,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时,首先要掌握每个员工在不同情况下的真正需要,并将这些整理、归类,以便“有的放矢”。
二、激励要有公平性
激励措施是建立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之上,必须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作为考核尺度相宜,公平合理,克服有亲有疏的人情风,在提薪、晋升、评奖、评优等及员工切身得益热点问题上务求作到公平。实施激励必须坚持这一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影响激励的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样错误的员工,也应受
对同等层次的处罚。尽量用事实讲话,不搞无中生有的奖惩。 三、激励要适度
激励要有足够的力度,同时也要适度。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的欲望,陶醉于以往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自我评价过高使丰厚的奖励变成保健因素,失去了激励作用。因此,优厚酬薪与激励并不成正比。奖励过轻会起到不良的激励效果,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甚至走人,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
当然,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世态炎凉、愤愤不平,失去对企业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使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得过且过,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四、激励要把握时机
激励的有效性往往有于及时。需要在任务下达前激励的要提前激励;员工遇到困难有了强烈愿望时给予关怀及时鼓励,这种“雪中送炭”的激励会引爆员工的潜力;员工做得很好,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或需加倍努力才能完成时,给予一些必要的激励,适时地激发了员工的士气,使其不遗余力的为企业效力。不能随心所欲的激励员工,应当员工需要时才提供出来,这才是正常合理的模式,才能使企业、员工双双受益,所谓“给得好不如给得巧”。
太早的激励会使员工忘记自己的责任和必须努力的目标,有时甚至会带来一些误解,以为这种激励是很随便、轻而易举可以获得的,员工不需要做太多的努力。这不但破坏了激励员工的初衷,也会误导员工。太晚的激励会让员工对企业及领导失去信心,认为这么努力地工作,额外地付出,竟然得不到上面的器重、享受不到应有的激励,为何还要努力?于是在组织内部形成负面影响。最后虽然激励来了,但负面影响一时难以消除。
五、激励切忌转变成激怒
激励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执行时稍不慎重,可能产生伤害,变成激怒,因为激励与激怒只一线之隔。激励因素的变质可能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有一个骑骡子的人,一只手拿着胡萝卜,另一只手提着棒子往前赶路。首先,他让骡子清楚看到,胡萝卜&激励’就在前面,只要往前走,就可能吃到;不足,就用棒子&惩罚’打你,于是骡子只得往前走,眼盯着胡萝卜,以为自己再走两步就可以吃到它。可是越走越不对,因为它发现胡萝卜也随着走,它总也吃不到,最终被激怒而野性大发,将主人摔落在地„„如果主人达到阶段性目的时松手让胡萝卜掉下来,让骡子吃到,那么骡子会衷心地为其卖力,随其差使。
综上所述,激励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门艺术;也是管理的良方,是企业的文化,领导一定得要注意激励的技巧和实效性。当然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最好的适合任何情况的有效激励措施。因为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性目标和员工的需求也不断变化着,要求激励手段也必须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企业只有通过不失时机的变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系统,才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使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培训》,2003-01,作者:杨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O0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