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欢迎阅读!
![新生,家长,沟通,年级,教师](/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6.jpg)
一年级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
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学校又新聘了很多年轻教师,他们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既感到新鲜又充满工作热情,一开始很难认识到跟家长保持积极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一门心思想着学生,而到头来却遭到不少家长们的抱怨,从而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不少障碍。这不,一天,有位家长气势汹汹的来到办公室,大声质问他孩子的班主任:“为什么我的孩子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是不是老师给打的?”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都愣住了。经过再三解释,总算把事情给解决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而我作为老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于是新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进行沟通,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角,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像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很优秀一样,每个做家长的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那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培养出优秀的栋梁之才?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的重要。
1、以礼待人,用微笑打动每位家长。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这也是对家长的尊重。特别是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更要克制自己的怨气,用微笑和热情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在外人看来教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职业,可我觉得教师更是为家长和孩子们服务的。一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差生的家长一见到教师就战战兢兢、非常谨慎,生怕得罪了老师。教师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长没必要在教师面前紧张。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主动、热情,以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积极和他沟通,可以当着他的面把他孩子的优点一一列举,让他在你面前挺起脊梁.还有一些家长特别溺爱孩子,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了亏,时不时来学校找老师的麻烦.可这样的家长总是少数,面对这样的家长,既不能有失教师的身份,还要做到让他心服口服,拿出自己的诚心对待家长,耐心解释,微笑服务,不要训斥指责家长,更不能做侮辱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家长与教师的隔阂甚至对立。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用心倾听,用自己的诚心换来家长的真心.不管教师的知识多渊博,经验多丰富,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不妨坐下来倾听家长的心声. 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的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也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家长们回去便拿孩子撒气。我们不妨换个方式做个听众,如何呢?易俊男是我们班新转来的一个四川籍女孩,她挺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而且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本来应该非常讨人喜欢,可她就是话特别多,而且有很多小心眼,同学们经常给她告状,上课的时候经常成为老师批评的对象,对于她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她谈话,但每次都没有多大的成就.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天中午她妈妈自动找上门来,气势汹汹的样子,还没等我开口她倒数落起我来。她说她的孩子回家告诉她,同学们欺负她,老师也不管,而且她的橡皮每天都被同学偷。我说有这样的事吗?可她从来没告诉我呀。她妈妈说:“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而且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从小有保姆照顾,不会和人吵架,更不会说谎,我们的家庭教育非常好,是不是你们学校出了什么问题?”等等的话。我听完她的话就知道这个家长特别溺爱孩子,而且有些不讲理.遇到这种情况,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沉住气,等家长发完脾气和牢骚,我和她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首先我肯定了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换位思考,用诚恳的态度感动家长。在与家长沟通时常有达不成共识的局面,老师不妨从父母的角度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
一次集体活动时,其他班级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手蹭破了,老师给他擦了以后就直接让他回去上课,没及时通知孩子的家长。等家长接孩子时发现了感到非常惊讶和心痛,于是跑到学校质问这位老师,老师认为家长大惊小怪,于是两人吵起来。这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对自己孩子关心不够,对工作不够负责,继而影响家长与教师的关系,给家校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教师从父母的角度去关心孩子,那就会很自然地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校沟通就不会受阻。
教育的目的是教导知识,培育人才.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关键看如何教育。家长和老师也要经常性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为孩子成长、成才铺就一条沟通的桥梁。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要将每个孩子教得出色优秀不太可能,老师对学生的责备批评,其立场也是为孩子好,家长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实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能使他们之间的认识趋于一致,从而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误会减少了,并逐步积累了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班主任工作做得得心应手,家长对老师的工作越来越支持。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无处不在,我们 要把老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教师与家长必须互相配合,和谐施教,才能达到共育新人,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进行沟通,最为关键的是以诚待人,以心换心,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1、尊重是教师与家长和谐沟通的前提。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教师虽然起主导作用,但家长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学生的家长的人格.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
2、家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每当遇到十分棘手的问题需要处理,但不十分了解情况,就不能妄加批评,那样一不小心就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时候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但在家访前一定要和家长提前约好,不能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造访感到不自在.教师在家访时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爱心,那么,家长一定会成为教师的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I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