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事件的犯罪学思考

2023-11-11 02:36: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平事件的犯罪学思考》,欢迎阅读!
南平,犯罪学,思考,事件
要: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当前,一些地方校园暴力频发,后果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老师的教育工作;要关注问题家庭对青少年影响;要整治校园文化。该文以南平事件作为代表性案例用来剖析目前我国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的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从而为防治校园暴力提出相关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南平事件;校园暴力;犯罪学;原因;预防对策

近日来,郑民生这个名字作为一起恶性杀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人们所熟知,2010323日上午720分许,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发生一起恶性案件,一位40多岁的男子持刀沿学校周边路上一路砍杀。造成9名儿童死亡,4名儿童重伤。凶手已被警方控制,事发学校已经停课。目前,受伤儿童正在紧急抢救当中,儿童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也迅速展开。

一、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

(一)暴力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加,行为结果恶性化

有关校园暴力的报道在报纸等传媒上触目可见。323日,福建南平辞职医生郑民生小学生八人并捅伤五人,一时震惊全社会430日,徐玉元被批捕的当天,早上740分左右,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又发惨案:45岁的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五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二)报复性攻击的重大恶性杀人案频发

在近期的恶性暴力事件中大多是因为犯罪人在社会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从马加爵到郑民生,都是因为生活的挫折,和社会的不公正待遇,而引发的报复性攻击事件。以郑民生为例,他先被所在单位开除,而后想自己开诊所也开不成,于是他认为,有人在故意卡他,而他又将这所有不顺利,统统归结为社会对他的不公平。 (三)社会影响恶劣,引发恶性仿效行为

从南平事件开开始仅仅一个月内就发生了4起杀害在校学生的恶性暴力事件,好像郑民生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途径,通过这种途径来宣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那些对社会有强烈不满的人纷纷效仿用这种激烈的暴力犯罪行为来解决,引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所以这种反社会的心理具有传染性,从这个角度看南平事件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件案子中给受害人带来的伤害,还有连锁事件带来的更恶劣的影响。 二、南平事件发生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治安管理措施不到位,学校安全防卫意识淡薄

我国目前基层治安管理体系是由派出所、社区联防、基层治保组织、调解组织等所组成的。这一基层治安体系在为群众排难解纷,防止犯罪发生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管工作在一定社区内,一定时期内也存在着忽紧忽松的失范现象。特别是由于在基层治保单位之间还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协调配合,或者在管理环节上对具体制度的贯彻缺乏灵活性,这些都为暴力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机遇。南平事件中,在案发半小时后民警才赶到现场,可见基层治安管理的松懈,同时学校管理各方面的漏洞,一定程度上也给犯罪分子实施暴力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2.社会转型期,生活压力增加

当前我国虽然处于一个全新经济秩序形成的过程中,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也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仍然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和经济利益的差别,对经济秩序实行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


健全,由于就业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大量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以及原有的城镇居民的待业问题突出。近年来,由于仇视社会分配不公、寻机发泄铤而走险,由于物质利益与价值需求之间巨大差异而引起的以攫取他人财产为侵害目标的抢劫、杀人等暴力犯罪的发生,不能不说与上述原因和现象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

3.道德规范力量减弱,社会柔性控制水平降低 道德是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是人们经济生活的反映。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和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道德规范,在南平事件中犯罪人因为自己的生活压力和挫折而残忍杀害幼儿,这是道德的缺失,是人性的抹灭。 (二)主观原因

1.社会意识加强,驳逆的价值取向显著

社会意识就本质而言,它是个人与其共同体(社会)之间的永恒紧张状态的病态精神反应。反社会意识是犯罪人的一种“病态”精神反应,此处的病态系一种中性的状态,并不含有任何的价值评判,更不意味着道德主义的俨然否定,而只是从人格心理学的意义上对于犯罪人人格状态的一种纯然事实性的指涉。 2.好胜心理和利己欲的扭曲和演变

好胜心本来是属于肯定性合积极性的情绪情感,可是过分的好胜心会演变成否定性和消极性的情绪情感。在好奇心和利己欲的影响下,人们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他总是和比自己富有和幸福的人作比较,越比较越会产生强烈的仇恨和攻击性。 三、预防措施

在暴力事件频发的现实状况中,如何预防显的至关重要: ①加强以道德、法制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弘扬先进典型,让人们学有榜样。同时要抨击丑恶现象与腐朽意识。加强法制教育,经常进行普法教育,促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自我约束在法律规范内行事。②加强社会调节,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③重视心理卫生健康,强化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与治疗。对于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对于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即心理疾病,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6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