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能力》,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独立性是一种可贵的个性品质,它表现在一个人决定行动动机,损出行动目的,寻求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的过程中,不依赖外力的帮助,不屈从于别人的暗示或压力,不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独立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品质和独立能力,是促使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开拓型人才必须具有的品质和能力。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我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拥一些城市小学调查,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已占80%以上。对狙生子女的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有关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身高、体重的双达标率都略高于非独生子女;他们的智力发展好,认识能力强,知识面较广。但是,在行为习惯上却显得缺点较多。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这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缺乏对孩子的品德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事事包办代替,以致形成有些孩子依赖思想严重,表现任性、懒惰、无能。有的孩子七、八岁了,连小手帕都不会洗,甚至有十岁的孩子,看着煮熟的鸡蛋不知如何剥壳。还有个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在五百分以上,由于平时没有养成独立生活能力,造成离开父母无法生活,不敢到外地的重点大学上学。这样的事例虽然只是个别的,但也说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对孩子的严重危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搞好就可以了,独立生活能力勿需培养,长大自然就会了。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据研究,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是相辅相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上海市虹口三中心小学毛蓓蕾老师,曾经教育转化一个"双差生"。她经过多次谈话和家访,了解到孩子差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包办代替,造成了孩子懒于动手动脑。此后,老师和家长配合,从培养孩子独立生 活 能 力 入手,发挥了孩子的潜在智慧,终于使这个"低能儿"变成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当代各国家庭教育有一个共同趋势,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的精神。如,瑞士家庭教育主张从小培养吃苦耐劳,让孩子在学校毕业后到外地当佣人,学习谋生之道。美国则主张开放,教育孩子自食其力。西德强调"自理"
和尊重别人。日本主张要培养孩子具有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性格。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是时代的潮流,时代的需要。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一、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的起居饮食,衣食住行,都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事,诸如,刷牙、洗脸、梳头、穿衣服、系扣子、穿鞋袜、系鞋带,以及铺床、叠被、洗手绢、洗碗等等,都应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干。上了小学的孩子,每天还应自己准备学习用具,削铅笔、吸墨水、包书皮、整理书包和桌斗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对儿童独立能力要提出相应的较为复杂的要求,以不断提高他们独立能力的水平。我们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到,一般在寄宿制幼儿园过过集体生活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强,而和家长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往往显得有些"笨拙"。这也说明家长包办限制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是很值得注意的。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精神从小树立孩子生活、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自主、自强精神,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今中外,有多少自强自励的典型,我们要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像中国女排顽强的拼搏精神;我国当代的保尔——张海迪,在高位截瘫,身体的三分之二已经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仍然不停息的为群众治病;帮助群众修理电器、理发,为群众解忧排难;她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孜孜不倦地学习,掌握了四种外国文字,翻译了十几万字的英文小说。她没有被病魔所压倒,她是生活的强者。这些都来自坚强的意志、自强的精神、乐于为人民奉献的信念。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从 点滴做起。如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办,并能帮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等等,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多让孩子自己去做、去闯、去锻炼。在实践中,家长要对孩子耐心指导,对孩子的微小进步和成功都要给以肯定,久而久之,自信心就会逐渐形成。
三、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他们虽然非常向往小学生活,但往往又不习惯独立的去干什么,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常常问"这该怎么干,那该怎么干"。有些孩子怕作业写的不好,还让大哥哥、大姐姐帮他们写。也有些孩子在低、中年级时还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到了五、六年级,由于父母的过度干预和限制,独立学习能
力反而有退步。这种学习上的依赖性是非常有害的。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培养孩子学习上的自觉性,养成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善于独立思考,喜欢自己动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内容。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应从小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长不仅要教孩子做什么,怎么做,还要向孩子讲明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利害关系。孩子独立能力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完成。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嫌孩子做的不好,求全责备。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也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既要引导,又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要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自己抉择、判断,去从事各种独立活动。经过努力,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干,别人的事帮助干,集体的事积极干,不但会干,而且干得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