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特点》,欢迎阅读!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特点网络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特点1、长期性与重复性
幼儿园常规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重要途径,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 的影响。然而幼儿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繁化的过程,行为习惯并是一朝一 夕就能够形成的,规则的内化更是需要儿童长时间的练习和领悟的,有些规则可能到 了小学阶段仍然不能很好地习得,因此,幼儿园的常规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执行,以 耐心和爱心,积极的心态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以及克服漫长重复的常规教育带来的 不良情绪。
2、 强制性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需要规则的约束,幼儿园作为一个初级的社会组织,也必然需 要一定的规则规范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园班级常规就是幼儿在幼儿园里应遵守的规 则。此外,幼儿园常规的建立还包含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保育LI标,这些LI标 是幼儿成长必须达到的标准,因此幼儿园常规一般带有强制性。但强制性并不意味 着一定要以强硬的方式对幼儿实施常规教育,LI标的强制不代表方式的强制,应以幼 儿的特点为基础,探索和实施适宜幼儿习得和掌握的常规教育方式。
3、 个体差异性
幼儿的自身特点和家庭环境决定了教师在常规教育中要个别对
待。有的幼儿在认知和情绪上发展较快,能较少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教给的 规则说一遍就能遵守,而有的幼儿发展较缓慢,气质的活动性较强,或注意力容易分 散,对于幼儿园的规则往往不能很好地遵守。还如,有的幼儿吃饭很快,有的就吃得 慢,吃得慢的幼儿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常规教育的实际情境中,教师首先应 分析幼儿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切忌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常 规教育。
4、幼儿的主体性
常规教育的主体性应是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建立良好 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 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会自律和尊重他 人。”其核心内容就是让幼儿主动地去理解、建构和内化规则。脱离幼儿主体意识 进行规则教育,而缺乏情感上的打动,或行为上的实际锻炼、实践,这些都会造成幼 儿在社会性发展上的言行不一,认知和行为的脱节。
所以,幼儿园的常规教育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常规的内涵,还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 才能制定出适宜的班级常规,实施出有效的常规教育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z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