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

2023-03-13 15:4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欢迎阅读!
镇西,读后感,讲课,老师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是李镇西老师 17 节课的课堂实录集,虽然我从来没有听过李 老师的课,但是通过这本书详尽的课堂内容实录,以及李老师的教学反思,让我仿佛走进 了那一堂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之中。 17 篇课堂实录,遵循着简单、朴素的 流“ 程”——先是让学生一起学习字词;然后是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接着是学生质疑、讨论、 解疑;最后是老师谈自己的感受,与学生共享。 如此 随“意”,如此 朴“素”,如此 简“ 单”,没有技巧,没有模式,应该是人人可学的了,可事实远非如此。表面上很容易“学 到手”的李镇西的课堂,其实暗含玄机,“李镇西老师的课堂艺术又是最难学的,难就难 在它不加雕琢的朴素,这使一切形式上的模仿都归于徒劳”。(钱梦龙语)自然的东西是 难模仿的,他和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临场应变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尽管课堂不容易 模仿,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读了本书,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一、超前的新课程理念



李老师认为,对一篇课文来说,首先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学。因此他主张,把教师 的“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 无论备课还是上课,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设计和操作。这种观点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有这样的认识了,也 在努力地去实践。但是李老师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有这样的意识了。在教学中,李 老师都是遵循着学生提问,集体答疑,教师提问这样的流程。在他看来,凡是能提出问题 或提出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不同的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比如在教学《孔乙己》 这节课时,李老师在课堂开始就告诉同学:“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题,你们看,同学 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 今天你们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讲课, 而应该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


李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他不赞成齐读,认为朗读时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 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了理解的烙印。他还鼓励学生有 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孔乙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的课堂中,我也尽量避免学生千篇一律的阅读 感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发现。



二、学生高于一切



李镇西老师从来不愿意把课堂当作表演,在他看来,课堂应该是学生有所学的地方, 而不应该为了展现自己把学生当成表演的工具。在教学《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学 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如果想要“演戏”,让这节课“完美”是很容易的,但是李老师 没有这么做,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讨论和碰撞,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提出了很多的 见解。有人质疑,这还是语文课吗?如今的主流思想估计也否认这是一堂好课,认为语文 课不能教成政治课、思想品德课,不能脱离文本内容,而李老师却认为,这当然是语文课, 因为他和学生探讨的所有问题,无不来自课文,也无不紧扣课文。其实在我心中也一直存 在疑惑,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节合格的语文(用“合格”是因为这是我对自己的要 求,我认为如果我能把每一节课都上得合格了,那我便是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



李镇西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学生发展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人不 仅在他的‘目’中,而且进入了他的‘心里’;不仅进入了‘心里’,而且占居着‘中心’ 的位置。”钱梦龙先生如是说。“李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感受成为课 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这应该是李老师课堂教学最大的奥秘所在。 ”魏智渊老师如是说。 到这里,我想,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应该便是一节合格的课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pI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