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

2023-02-28 21: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欢迎阅读!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我国,企业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业务等多个方面。加强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重心在于决策和战略规划,决策的科学和战略规划正确则离不开正确、可靠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和长期目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要使企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即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内部控制是根据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制度而制定的,它规定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具体处理方法、程序和措施。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和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和控制,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的不法行为,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从而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实施。

三、内部控制的主要框架

这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基础上,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

1、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体现为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等,并提出“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体现了将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规避风险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2、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二是全面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三是重要性原则,即强调内部控制应当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有效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四是制衡性原则,即要求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体现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五是适应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六是成本效益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3、内部控制的方法

第一,职责分工控制。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第二,授权控制。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l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