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健康教育与保健养生的研究及分析》,欢迎阅读!
![保健养生,健康教育,中医,分析,研究](/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3.jpg)
中医健康教育与保健养生的研究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健康教育对保健养生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的8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
(n=40)和实验组(n=43),对照组未予以中医健康教育,实验组予以中医健康教育,比较作用效果。结果:对体检者进行2年的随访,对照组体检者的疾病发生率22.5%显著高于实验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健养生中应用中医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人们的疾病发生率,效果明显,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医健康教育; 健养生; 作用效果
养生保健指对生命进行保养和调养,最终达到长寿的目的[1]。养生保健的主要原则为调阴阳和气血、保养精神等,养生保健的方法包括调神、食养、药养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予以患者科学的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锻炼身体等均可增强人们的体质,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2]。本次研究选取83例健康体检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的体检者进行研究,分析应用中医健康教育对保健养生的作用,现将作用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健康体检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的8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3),对照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在(23-6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6.8±2.7)岁,实验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0.5±3.4)岁,两组体检者的基本资料比较,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未予以中医健康教育,实验组予以中医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未病先防:根据中医健康教育,对人体的皮毛、肌肤、经脉、五脏六腑等进行防治,使机体经脉通畅,气血充沛。②饮食调节:不可暴饮暴食,用餐适宜,保养脾胃,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刺激性食物,防止伤及脾胃,多进食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在春季主要是舒筋养肝,夏季主要是清热、解暑、滋阴补气,健脾、养胃,秋季主要是保养内存阴气,冬季要多进食温补的食物,注重保暖。③养元固本:元气是生命的基本,只有元气充足才能使肌肤不受到外邪的侵袭,滋养五脏六腑,增强体魄。④养心教育:教育人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淡薄名利,修心养息,保证身心健康。⑤运动教育:对于神经衰弱和健忘的人,可以每天甩手,通过甩手可以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对于慢性疾病的人可以每天抖一抖身体,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疾病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应用中医健康教育对保健养生的作用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体检者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体检者的疾病发生率22.5%显著高于实验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的疾病发生率比较结果(n,%)
组别 例数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其他疾病 发生率 对照组 40 3 3 1 2 22.5 实验组 43 1 1 0 1 7.0 X2值 - - - - - 4.038 P值 - - - - - 0.044 3.讨论
身体是人之本,也只有身体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会让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养生保健。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只有在生活中注意保健,才能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3]。对于发生的疾病,我们要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影响身心健康。 《内经》中显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意思是不多度的消耗精神,保持精神充沛,病又能从哪里来呢?由此可见,精神内守的重要性。相关研究显示,熬夜、多度劳累等对身体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不利于保持身心健康[4]。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为了使自己保持舒畅的心情,就要做到不因外界因素干扰自己的心智,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促进循环代谢,调节饮食平衡,劳逸结合,健康养生。多参加户外的活动,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本次研究选取83例体检健康的体检者,一组未予以中医健康教育,一组予以中医健康教育,结果显示经过2年的随访,对照组体检者的疾病发生率22.5%显著高于实验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保健养生中应用中医健康教育降低了人们各种疾病发生率,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作惠,兰立强.中医健康教育对保健养生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88-89.
[2]王建基.浅谈中医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4):132-132.
[3]庄芹,程晓鸣,庄美琼,等.中医养生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55-56.
[4]徐工学,张华敏.中医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4):330-33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j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