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

2022-12-31 20:4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初中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传播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应用,注重语感的培养,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山川秀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祖国传统,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畅游、翱翔,用光大实现中华文化传统。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兴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灵魂,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应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中学生对祖国和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认识不足,理想观念淡薄,超前消费,怕吃苦怕累,浪费严重,集体主义意识薄弱,个人至上,要求高,奉献少,社会公德缺失与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 一、培养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借助传统文化中最具诗意和感性的唐诗宋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初步兴趣。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1.配乐朗诵。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可以通过阅读的节奏得到充分体现。老师要么用有声读物,要么用自己的阅读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吟诵,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 2.歌唱法。一些流传下来的佳作已经被创作出来,成为现代流行歌曲的一部分。比如苏轼的《水曲》和李渔的《煜美人》,教师可以与师生一起听、唱,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借助优美的旋律完成诗歌意境的多角度审美。

3.古诗配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诗词的另一大特色。让学生根据反复阅读后对诗歌的理解,用直观的图片来表达诗歌的内容。很多学生都有很好的美术基础,很喜欢这种表达方式,他们把对美术的热爱转移到了汉语学习上。他们自发地挖掘诗歌的意境,许多具有自身审美特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鉴赏者从对诗歌的广泛鉴赏发展到对诗歌的深刻鉴赏。 4.唐诗随笔古诗有画仍停留在直观的审美上,适合在学生中整体传播。对于一部分理解能力和写作控制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写唐诗随笔古人以言简意赅表达的意境,用今天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写成一篇兼具文学性和美感的散文,再现诗歌的美的意境。

错开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可以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审美素质逐步提高,优美简洁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学生的人文内涵。 二、文本和传统节日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研究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信息,如端午节的别名,端午节的起源与名人,你知道屈原和吴子胥的生平故事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在调查的基础上,整理材料,撰写报告,并以网页、演示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观看屈原、唱橘子歌、吟诗、赛龙舟、选艾叶、戴香包、吃粽子等传统节日。从信息查询到实践体验,都可以安排很长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体会到独特的民族风情。


另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家乡的作品和典籍,初步了解家乡的婚姻文化、饮文化、节日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宣传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把人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在祖国文化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三、贴近文本,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的精髓实际上是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史。语文教师要及时抓住课文中传统文化教学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利用课文材料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完成学生对课文材料的初步感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的过程。如《出师表》,可通过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过程。

课前合作:课前教学,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了解诸葛亮的生平背景、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对诸葛亮功过的历史评价。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而且尽可能地扩大了认知领域。

课堂讨论:在每个学生对诸葛亮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课堂讨论与探索将展现出参与的广度、深度和独特视角。对课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自发地克服文言文的障碍,问诸葛亮为什么要对刘禅提出三点建议,从而体会诸葛亮对刘备一片忠心。

课后写作:三国中,蜀国最弱;三国中,诸葛亮最有名。诸葛亮留在蜀中,帮助昏庸的刘禅北安中原,复兴汉代,是什么原因?下课后,学生们被要求写一篇如果我是诸葛亮来猜测诸葛亮当时的心理状态,或者用刘备的语气写一篇我为什么把蜀国托付给诸葛亮遗嘱。在把握人物精神层面的基础上,通过写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人物高尚的精神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gV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