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电影《刮痧》的赏析》,欢迎阅读!
对电影《刮痧》的赏析
影片以家庭、传统、亲情、文化为主题,同时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在美国奋斗的中国人生存与情感状态及其文化传承,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亲情、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部艺术品质与商业品质兼具的上乘佳作。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其所反应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该电影从某种角度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悠悠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浸染着儒道佛三家精华,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着,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和中国迥异,工业革命的冲击带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使其更加民主开放同时注重法律的作用。他们更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纵观全面,中西方的差异实在是伯仲难分,文化本身并无一定的好坏标准,尊重差异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差异中发展中凸显中国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文化绽放灿烂光辉!
《刮痧〉这部影片确认反映了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中价值观文化观的不同。
中国社会受到儒教影响。儒学以重人事、尚伦理而著称于世。从其创立之日起,就与中阎古代的宗法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随着由宗法而家族一一宗族的社会政治变迁,儒家的思想、理论也与之相应地发展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历代统冶者和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儒教讲究重在“正名分”,严君臣、父子、夫妇、尊卑、贵贱、男女、长幼之序,旨在“拨乱反正”,恢复周礼、匡扶周室,故其以“继周室”自命,自称:“吾志在《春秋》。”在“仁”与“礼”的关系上,孔子贵“仁”,但更重“礼”,其言有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因此,在东方文化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可以包括一些体罚等等。
但是在西方文化当中,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注重独立、平等。因此在父母与子女关系当中则更多的体现一些平等因素,认为都是平等的个体。比如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等等。因此,父母绝对不可以体罚孩子。
比如电影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大同的儿子把大同同事的孩子打哭了,大同要儿子给对方道歉,但儿子就是不道歉,结果,大同就当着同事的面打了儿子。这种举动让同事非常不解,但更让他不懂的是大同对他所说的那句话“我打儿子是为了尊重你”。这下让那为美国同事彻底糊涂了“你打儿子怎么会是尊重我呢?真是莫名其妙”,他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这就是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他们岂能明白“子之错,父之过”的道理?大同打儿子,一方面是在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因为同事的孩子被打哭了,是对其的一种伤害,所以便通过教育自己的孩子来给对方一种尊重,这就是孔子曰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但这些道理西方人永远都不会明白,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所在。
刮痧是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但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
1
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对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观念,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电影中还有一个感人的场景:昆兰问简宁大同为何撒谎说是自己给孩子刮痧,她说:Because he is a Chinese!(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昆兰看着扶父亲上楼的大同,陷入了沉思。。。是的,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子女长大之后,无论他们身在何处,身处何事,都不会忘记家里年迈无力,白发苍苍的父母。子女就像是天上高飞的风筝,而父母就是拽着风筝的那根线,拽着他,是希望他飞得更高;风筝明白,即使自己飞得再高,永远都有根线牵着自己,你就是对父母的爱。在这一点上,西方便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了。在西方,儿女成人后,父母没有再抚养他们的义务,回家吃饭一分一毛也要计算清楚。而且在小的时候,父母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都多多少少的造成了成年后的他们很少有孝敬父母的意识。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谈论一下中西方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
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别也是很大的,有一位美国人娶了中国老婆后才感叹:“以前,我以为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美国的家长从不帮助孩子辅导功课,他们认为:如果家长是老师,那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如果孩子做作业出了错,他们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会让孩子再思考,他们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他们很注重孩子的自信心,从来不打击孩子,不说小孩怎么笨,总是不断地夸奖.他们也不会让孩子牺牲周末玩耍的时间去学习。中国的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
中国的教育总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在当今竞争如此无情激烈的世界里,唯有强者方能出成就。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是塑造一个真实的孩子,总要把孩子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你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让一个人去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中国一再强调自己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永远都处在世界科技的前沿。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d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