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原因与应对措施

2023-01-07 08:0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原因与应对措施》,欢迎阅读!
抑郁症,青少年,应对,表现,措施


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原因与应对措施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问题的表现,深入探讨了形成抑郁症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原因;措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由于不注意适当的心理调节,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其中抑郁症是一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保守估计,我国至少有35000名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行为问题。而且,这一现象还有上升趋势。对北京学龄前儿童抽查发现,在1993年,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占10.9%,而到2003年,这一数字却上升到18.2%,青少年行为问题与抑郁症有很大关系。可见,关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问题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问题的表现及相关表现

1.精神萎靡型。此类青少年对生活无兴趣,无愉快感,精力减退,容易精神持续疲乏,脑力虚假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联想困难,无兴趣学习即使坐在教室,也是心在曹营心在汉学习不能持久。同时,也不愿参加活动,集体活动不沾边,动作退缩,经常沉默不语。也有的经常回宿舍,躺在床上似睡非睡,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常优柔寡断,不能很快做出行动反应。

2.悲观失望型。此类青少年内心充满悲观感,罪恶感、无价值感和无助感,他们自我评价低,容易做出负面猜测,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自己不如别人,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我无能,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恶,自己无存在的价值,自己的前途也没有什么希望,这类青少年往往伴随着持续的情绪悲伤、空虚和绝望。

3.闭锁对抗型。此类青少年表现为:心理闭锁,不与父母沟通,即使父母做出主观努力,也做出冷漠的反应,甚至有的专门与父母对着干。不整理自己的房间,洗脸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生活杂乱无章。严重的有表现为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4.情绪偏激型。此类青少年,有的表现为无刺激紧张,整日坐卧不安,处于一种恐惧状态之中。有的表现为易激动,情绪不稳定,无论见什么人遇什么事都心情烦躁,经常发脾气。

5.生理障碍型。此类青少年有的表现为睡眠障碍,他们入睡困难,而且易醒、多梦,常伴随有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有的表现为躯体机能假性障碍,他们常有恶心、头痛、腹痛、腰背肢体疼、胸闷等紧张性疾病。但若到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生理疾病,这主要是由神经紧张引发。

6.过分猜疑型。抑郁症青少年还常表现为过分猜测,他们常以为同学在模仿取笑自己,若有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他们便以为是在议论或谩骂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也处处表现为小心翼翼,说话低声下气。

7.自杀。严重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整日郁郁寡欢,情绪悲伤,内心充满罪恶感、无价值感、无助感。无法承受压力,生活绝望,容易导致自杀行为。据统计,有15%的严重症患者有自杀倾向。

二、青少年易患抑郁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据一项调查显示,家族内有抑郁症史的儿童患抑郁症的可能是普通儿童的8-20倍,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概率越高。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子女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25%如果双亲均为抑郁症,则子女患抑郁症的可能




50-75%。对一些双生儿调查发现,双卵双生儿同病率为19.7%,自幼分开抚养的单卵双生儿,后期同病率也高达66.7%。有调查发现,儿童抑郁症中约71%有精神病或行为失调家族史。

2.生物化学因素。有的学者认为,5-羟色胺5-HT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两种递质不平衡,导致神经递质紊乱,受体功能低下,这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也有的学者马斯特(Frank MacMaster)注意到严重症患者海马状突起病变,而这部分与动机、情感有关。研究证明抑郁症患儿血浆皮质醇含量增高,提示可能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功能障碍。

3.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给青少年造成一定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考入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这些导致青少年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中,生活方式单调枯燥,压力增大,睡眠不足。汉斯·塞利认为,过长过强紧张状态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我国心理卫生专家陈学诗也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压力是导致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群体,青少年在家庭中建立起其最初的亲密感情联系,在家庭减轻心理压力,满足情感需要。但有的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不和,家庭矛盾重重,孩子过分担心父母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这又与父母期望相反,父母对孩子失望,这又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出现。此外,也有的父母虐待或忽视孩子,亲子关系不良;有的孩子失去父母而又没有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节等,这些都极容易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4.人际关系难以处理。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女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社会交往受到限制,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的交流,而孩子的祖父母很可能过分溺爱和保护孩子,造成孩子在同伴群体中形成的交往技能受到限制,孩子容易形成孤僻、自大、冷漠的性格,自我中心欲极强,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和理解能力较差,不易被同伴群体接受,这加重影响了他们自我封闭的性格。独生子女受到过分溺爱和保护,很少受到挫折,社会化不全面,没有培养独立处事的能力,他们不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无力解决问题,一旦遇到此类问题,这对他们是一种心理震惊,他们不能很好的心理调节,很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措施

1.药物治疗。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我们建议采用药物治疗,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不平衡,维持正常的身体生理躯体机能。可以采用抗抑郁剂、镇静剂、安眠药等药物加以治疗。采用的药物是选用三环类抗抑郁剂(TCA)中的一种,如丙咪嗪或阿密替林。一般的服用量是每天200毫克左右。前者具有兴奋功能,对迟钝抑郁症患者较好,后者具有镇静功能,对睡眠功能障碍患者较好。要强调的是,服用抗抑郁症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服用。2.自我治疗。对于轻型抑郁症患者,只要坚持自我注意、自我调适,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可以控制和治愈抑郁症的,我们给出的建议是:

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和安定的生活是治疗抑郁症的必要条件。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可以去郊游、看电影等;注意适当参加体育运动,例如游泳、打篮球等;注意饮食,多吃些含维生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蛋类和绿色蔬菜;也可以交两个知心朋友,向他倾诉心中的苦闷,获得情感的支持。②建立实际的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没有目标,人就容易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如果再有其他刺激因素,人比较容易患轻微抑郁症。因此,制定目标和计划,使自己充实起来,是对治疗抑郁症




有帮助的。但这些目标和计划要切合实际,不可目标和计划过于主观,却又孤注一掷,顽固与固执,这样只会加重抑郁症的病情。

3.家庭治疗。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获取情感支持的重要单位,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初级群体。因此,家庭在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中无疑占有重要地位。首先,父母要关爱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对存在自卑心理的孩子,要对之进行鼓励型评价,帮助孩子自我展示,实现自我;对难以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要培养其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会正确交往,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学习压力过大的孩子,父母要有意带领孩子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休闲能松弛身心,平衡劳逸,滋润人生,创造新的生机。休闲能使人产生喜悦、兴奋,有助于培养个人优胜感、成就感,实现个人价值。能增强积极自我形象,使个人产生自我满足感、幸福感,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有助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4.学校及社会影响因素。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在学校生活的时间要比在家生活的时间长,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无疑也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群体。作为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与同学,在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过程中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对于特别严重的、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我们建议应尽快送到精神病防治所,由专业的精神医生进行治疗,不宜认为患者不愿到精神病防治所或出于同情因素而延误了病情,造成严重后果。②对于轻型抑郁症患者,教师和同学应对之尊重、理解、关爱、帮助、支持。抑郁症儿童青少年往往由于生活态度及观察角度偏差,将心理闭锁,内心十分敏感。其实,他们很容易被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张笑脸,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所触动,因此,教师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应注意到这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给孩子以关爱和鼓励,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③专业教师在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过程中,还要注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坚持个别谈话法,与之产生心灵和情感的交融,如同理解自己世界一样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对之积极关注,甚至呵护,使他们得到信任和关心,为其创造宽松、和谐、温暖,被接纳的心理氛围,激发他们的情感因素,增强心理活力。

总之,抑郁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心理疾病,我们要重视和关爱抑郁症患者。儿童青少年处于社会化初期,心理不成熟,不完善,难以处理许多复杂的社会题,更容易引发抑郁症,因此,也更应值得我们加以高度重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d9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