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自然必然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欢迎阅读!

论自然必然与自由之间的
关系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论自然、必然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从庄子的心境说起
庄子《大宗师》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很欣赏:“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是独树一帜的文化巨人。庄子的哲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但其根本目的旨在追求“逍遥”。主要包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然和宇宙的思索等等。
现在的人们往往向往相濡以沫的爱情,却不知庄子的本意却不如此。就鱼的禀性而言,“泉涸”必然导致鱼的死亡。鱼处于陆地,是不自然的。因此,面对“泉涸”境遇,“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只能是徒劳的,因为这一切无非是死亡的挣扎而已。当然,也能看作是求生的本能,其欲望本于自然。但此时,鱼已经丧失了自由游泳的天性,它已经被扭曲,它活着就没有意义。由此引出,生命本真的存在就是生命的价值,鱼在水中游这一生存样式即是鱼的本性的实现。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其根据是自然。于是,其结论就是:凡是非自然的,都是不可能的,都是无价值的。而“泉涸”,虽然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无论源于哪一种原因,对鱼而言,结果都一样。就像鸟囚于笼中和鱼置身陆地,即从“物”的自然本性与其实现的环境统一这原理看,实质上都是非自然的。在这个意义上,“泉涸”往往意味着自然状态的破坏。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状态,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它体现为与“道现象。“自然”是自然状态的本体,自然状态是“自然”的显现。
于是乎,“相濡以沫”,在这个意义上,与庄子自然本体论原理格格不入。只有“江湖”,才是鱼的归宿。鱼有自己的天地,人有自己的世界,自然状态的普遍有效性保证万物成为自身。在这一自然本体论的意义上,庄子要求人们摆脱一切异化状态,回到自己的原生活世界里击。这个世纪,当然就是远古的自然王国。
这种对待命运的超越态度,首先可由自然范畴而确定其意义。庄子一生追求逍遥,逍遥即自由。而自由涉及到必然,亦即庄子所说的“命”。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问题关涉于人的生命存在,因而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在庄子哲学中,“命”作为必然性,意味着人生的际遇是定然如此而不可改变的,似乎有一个冥冥力量在主宰着。但庄子否定上帝鬼神的存在,甚至否定某种形式上的实体存在。
庄子既主张“安命”,又主张“因天”、“贵真”,实际以三者为一事。都是讲对命运的超越。安于固然之理,即是顺任自然之道.亦是返于本性之真。这就是摆脱必然的根本原则,亦为“安命”的真义所在。一个人能采取这样的态度,即是自由的实现。庄子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说的,如《大宗师》所说:“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这是从生死的一面讲必然与自由的关系。生而必死,此乃必然之理,亦即命运之理。必然性是不可违抗的,但人可对之采取不执的态度,“安时而处顺”。人能采取这种态度,即可超越哀乐,获得“悬解”,从必然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具有无上的快乐.得到最大的自由。
庄子如此规定的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被有关学者概括为“不解之解”。“不解”,意味着必然性所给予人生的种种问题依然存在。“解”,意味着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a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