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实践的探索》,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作者:李文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7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高校中通史教育选修课教学实践,以贵州大学的《社会学概论》这门通识教育选修课为例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一是教材选用不合理,二是课时量安排不合理,三是讲课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通识课;教学实践;社会学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49-02 一、引言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目前,中国各个高校所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识教育必修课,另一种是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识教育必修课通常包括两课、外语、体育、计算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则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结构灵活设置。
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之林中的一门新学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学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并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身、理解社会,又是掌握现代社会许多必备本领的基础性学问,政府决策、项目投资、企业、行政管理等等都离不开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的独特视角使它更能发现社会生活的本质。本文的讨论就是以社会学这门通识选修课为例,以管窥豹探索通识选修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面临的困难、存在的困境,以及改善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择存在着问题。《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是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知识能力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初,通常所接受到的学科启蒙教育就是《社会学概论》这门基础性和全局性的课程。目前,在高等教育界,以《社会学概论》命名的入门教材大概有如下几个版本:一是由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领衔编撰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复旦大学的刘豪兴教授领衔编写的《社会学概论》;边燕杰和陈皆明编撰的《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小组编写的《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胡荣教授编写的《社会学概论》;张友勤和童敏编写的《社会学概论》;彭华明和杨心恒编写的《社会学概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诸多不同学者所编写的社会学概论教材中,毫无疑问由郑杭生教授领衔编撰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最具权威性。这本教材的权威性不仅仅是体现在由著名学者负责编写,获得了众多重量级的大奖,还被很多高校社会学专业的教师采用为教材。从1987年第一版出版发行到现在的第四版,已经累计发行近百万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社会运行概述;第二编为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三编为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四编为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四编总共二十章,内容涵盖了简明社会学史、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政策、社会建设等。
权威教材并非就是最为适合的教材,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也许,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内容涵盖广泛的教材能够让学生接触和理解社会学广泛的研究领域。但是,对于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放选择的通识选修课而言,这种内容涵盖广泛、专业性很强的教材就不适合选作教材使用。以本人所承担的贵州大学通识选修课为例来看,学校开设的《社会学概论》通识选修课限选120人,最终选择这门课的学生有119人。其中,文科类的专业只有8人选修,其余的111人皆为理工科专业。笔者本人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就深刻感受到,如果是按照学校所选择的专业性很强的教材来讲授这门课程,那么就会面临着讲课内容庞杂和以社会学理论为中心,对于文科基础薄弱的理工科学生而言,并不利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时设置存在的问题。通识选修课的课时量设置决定了讲课教师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在贵州大学,校级层面的通识选修课通常只有32个学时,每一学时上课时间为50分钟。由于受到课时量的影响,讲授的教师在讲解某个主题时只能采用简单的介绍性的讲解,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和对某个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必须要保证较为充足的讲授时间,讲授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再加上学校在选择通识选修课的教材时,选用了内容庞杂的专业课教材,导致了教师在讲授时只能挑选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讲解。从学校安排通识选修课的时间点来看也存在着问题。学校将上课时间安排在下午的七、八节,从16点30分到18点20分结束,很多学生上了一节课便因为到了饭点时间而逃课,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来上课。上课时间安排得不恰当,导致了学生的出勤率低,上课时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 3.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听课的热情和上课的积极性,对于全校性质的通识选修课而言更是如此。一些学生缺少进取心,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以混学分的心态来选修课程。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很多学生虽然准时来上课,但是缺乏听课的热情,当讲授的老师在提出问题,希望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时,学生中通常存在茫然的情绪。对于很多常识性的问题,学生在回答时也是采取敷衍的态度,很少有学生会认真对待上课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一些上过通识选修课的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唯一的办法就是讲一些喜闻乐见的段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如果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讲解一些段子,老师貌似是以讲段子的方式带动课堂气氛,实际上并不能传授多少知识给学生,学生在笑过之后难以有知识上的收获。 三、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选择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上课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高校所开设的通识选修课通常是某个学科领域的基础性课程,负责引导初学者走进某个学科领域,既存在内容庞杂的问题,也存在着以理论为导向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明显,但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就存在着内容广泛和深度的问题。学校在设置通识选修课时通常委托某个学院或研究机构开设,学院的教学管理者为了省事,会将给本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不加思索地便用于通识选修课。此时,讲授的老师在以此为参照讲解这门课程时,就面临着有选择性地讲解的问题。通识选修课所使用的教材,既要考虑到能让选修学生了解这个学科领域的面貌,也要考虑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激起选修学生的共鸣。因此,在选择通识选修课所使用的教材时,应该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2.适当增加课时量。一门课程课时量的多少,决定了老师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者看来,通识教育选修课并不能算是一门正式的课程,只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跨学科的交流而设立。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获取某个专业的知识,仅仅是让学生增加一点见识。因此,在计划课程的课时量时并没有留充足的时间让上课老师进行细致讲解。在课程结业要求方面也尽量降低要求,以便让每一个选修这门课的学生能够顺利获得选修课学分。课时量少的弊端还在于,当讲授时间本来就不充足时,上课老师为了将课程内容按期讲完,通常都会削减师生之间的互动时间来补足教学时间的不足。长此下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越少,学生越会感觉到课程乏味。 四、结语
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教学也是一个互相克制的过程。通识教育选修课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仅是授课老师单方面的问题,学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使通识教育选修课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一方面授课老师应该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采用更多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使得通识选修课程更加有意义,最关键的还在于学生自己,一旦选定了一门课程就应该好好上课,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媛,陈丽荣.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2]张英.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a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