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回顾来时路,无悔已足够》,欢迎阅读!
![来时,无悔,足够,回顾](/static/wddqxz/img/rand/big_19.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回顾来时路,无悔已足够
作者:李荣灿
来源:《师道》2015年第01期
人生,总会有些事情事与愿违。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生,有遗憾才精彩。”我曾对人说,我是喜欢教育、适合教育工作的。如今,我已离开了教育系统。回顾我的教师生涯,我自信可以说出“无悔”二字。或许,对于难以十全十美的人生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1994年,我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当上了教书匠。走这条路,当时非我所愿。已踏上城市列车的我被兄长强留,迫不得已向家人许下了“试教一年”的承诺。对教育行业并不熟悉,也不钟情的我,心里盘算着“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时间一到,立马到外面闯世界”,“半推半就”地开始了教师生涯。对于第一节课,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我教的是三年级语文。上课前,我呆坐在办公室,心里一直在给自己打气。但一向胆大的我,在那个当口儿还是感觉自己脚软心虚。上课铃一响,同事都笑着看我,有一位前辈鼓励我说:“上吧,你行的!”我心里暗暗念着取经得来的秘诀:走到教室门口,先扫视一下学生再进入教室;走上讲台喊“上课”前,再扫视一下学生,若是发现调皮的学生就先严厉盯着他,给个下马威……
然而,我当时心里实在是害怕,走到课室门口,就将所谓的口诀抛到九霄云外,忘得一干二净了。我走路的脚步很快,一阵风似的走到讲台,用微微发颤、但仍十分洪亮的声音喊了一声“上课”。学生齐刷刷地回应道:“老师好。”学生们给我的第一感觉,并不像之前一位老师说的“这些学生看到新老师来都爱笑”,相反,他们站得很笔直,神情都很严肃。开头10分钟,我强调了一些纪律和学习要求。渐渐地,我的心情平复了,课堂也恢复了应有的节奏。后来,学生们跟我熟了才告诉我:“第一次见老师,您走路的速度把我们吓懵了,一些平时顽皮的同学当时都被镇住了。”这就是我的教师生涯的起点,也让一直想着“开溜”的我喜欢上了教育。因为,我真的没有预料到学生们会喜欢我,我能跟他们相处得这么好。
一年很快过去了,学校领导、同事对我各方面的评价都不错。但我心里却萌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我要印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教育。于是,我强烈要求转到另外一所学校,尽管原来的学校各项设施更好,待遇更高,尽管学生们依依不舍。结果还是一样,我受到新班级学生的热烈欢迎,所任教的班级还在全镇统考中获得了第一名。
从那时起,我就打消了“开溜”的念头,而且多了一个想法:我要参加进修学习,成为真正的人民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在之后几年时间里,我取得了大专学历,并于1999年通过了考试转为公办教师,结束了代课老师的尴尬身份。1999年7月,我被分配至乡镇的一所村小任教,“正式”走上教育岗位。当时我干劲十足,不愿意虚掷年华,便为自己定了目标:五年内必须干出点成绩,否则离开教育行业。没想到这一“偏执”的想法,却成了我日后成功的动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小我就喜欢写作,当学生时接触过很多爱写作的老师,也受到他们的熏陶和影响。一些老师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榜样、追赶和超越的目标。于是,我不停地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第一年便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了文章。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师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当时省教育杂志的一位编辑甚至还和我通话,肯定了我的文章的质量,表扬了我的思维活,文字功底好,鼓励我继续努力。而学校领导对我发表在国家、省级刊物上的文章大加赞赏,更为我今后的写作热情注入了兴奋剂。
由于我带的毕业班成绩得过全镇第一,又发表过多篇文章,学校领导非常赏识,就向中心校提交了将我提拔为学校政教主任的申请,但当时中心校的校长以“黄毛小子,年纪轻轻,有什么资历”的理由拒绝了。紧接着,学校又提名我为县“五年教改积极分子”“优秀教师”,还打算推荐我入党,但都被以同样的理由拒之门外。正常来说,这样的做法对年轻人的打击是蛮大的。记得当时有朋友对我说:“一次又一次这样错过机会,你就不能‘识相’点?要不好事都轮不到你,就是你个人的问题了。”我笑着回答:“这或许说明我还不够出色。另外,你所说的,不是我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最后,大家一笑了之。
幸运的是,我对这些名利不大看重,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影响我的教育教学,更没有影响我的心态,反而激发了我的热情。在接下来的几年,无论是教学、班级管理,还是写作、体育特长等各方面,我都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尤其在写作方面,开始两年我偶尔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一些文章,渐渐地发展到一年发十几篇,再到一年发几十篇,再发展到编辑约稿,给省级教育报刊主持栏目,当封面人物,著书立说等等。
当然,写作只是教育教学的一小部分。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我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中心主旨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上做到了既讲原则也讲风格,既有民主也有“集中”,既有惩罚也有奖励。当然,与学生相处时,我也很爱“玩”,比如一些学生违反了班规,一名曾经立功的学生打出了“免死金牌”,要求赦免。其他学生提醒我说“老师不可以说话不算数”,于是,我向他们提出以玩游戏代替惩罚,得到了一致的赞同声。后来,当他们因为来回玩同一个游戏,累得不得了却因为还没下课,不能停止而叫苦连天时,我趁机进行了教导,并跟他们达成共识,刹住了不良风气。又如,为了转变一位屡教不改的“瞌睡虫”,我在课堂上亲自为他盖“被子”,在感动他的同时也把他的“瞌睡虫”从心里面清除了出去;为了转变一些顽固分子,我成立了“报喜单”“新闻栏”等等,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说实话,一直以来,我对教育很用心、很负责,努力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认无愧于这个职业。自我分析起来,其中的原因,大概是我从一开始就抱着认真做事的心态。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甚至可以说有教育情结的人,有信心、有能力在教育这一大舞台上干点实事、好事。自1999年以来,我先后数次被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借调过去,从事文秘的工作。或许是习惯成自然吧,在繁忙工作之余,我总是喜欢思考一些教育教学的问题,尤其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欢写一写学校管理方面的文章。如今,我又被借调到了上级党政部门从事文字工作,依然不忘关注教育。甚至有时候,还会在各方面为一些学校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记得,曾有朋友问我:“你现在从事党政部门的工作,何必还要费心去关注教育呢?”也曾有人对我说:“你是教师身份,无法正式进入党政部门工作,借调不是好事!”诚然,这些话都有道理。说实话,离开“一线”教育工作,借调到党政部门并非我所愿。我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文字工作的5年期间,有很多党政部门想借调我,还有县直属的一些部门给单位指标并承诺任中层干部,我都立马拒绝了。因为我对教育还有情结,认为自己还能做得更好。期间,我曾在彷徨犹豫中参加过省市县的公务员考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赴考,但每次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县行政部门借调我去从事文字工作,当时刚好有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很无奈、为难,一直坚持留在教育行业的我,终于同意借调到了现行政部门,一晃近三年过去了。 回忆往昔,我仍然为自己从事教育时的努力感到满意,对自己在教育岗位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这一路以来,尽管五味杂陈,但也是欢乐多于悲伤,用一路风景一路歌来形容,我认为并不过分。目前,教育对我而言,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或许,离开会成为我最终的选择。因为我认为,保持一段距离的观望,或许会多一份从容,能看到另一种美景。回顾来时路,搜寻有关教育的记忆,我自信还能说我无悔于教育。或许,这就已足够! 责任编辑 ; 黄佳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Y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