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之《芥川龙之介全集》出版感言

2022-10-07 20:34:0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感悟之《芥川龙之介全集》出版感言》,欢迎阅读!
芥川,人生感悟,感言,全集,出版
《芥川龙之介全集》出版感言





面对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芥川龙之介全集》,便是面对一颗纯粹、深邃的心灵。煌煌五大卷,洋洋三百万言,乳白色封面装帧设计朴素大方。他是迄今唯一的一位能在中国出版全集的日本作家。由主编高慧勤、魏大海以及陈生保、郑民钦、罗兴典、林少华等十五位合译,个个都是日本文学翻译界的佼佼者。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短篇小说巨擘。自1915年起开始出席夏目潄石的木曜会,从此拜这位长他二十五岁的文坛泰斗为师(鲁迅曾称誉夏目为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

这场战争的战场主要是在中国领土上,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作者对这些毫不关心。小说中的像是作者的化身,两耳不闻天下事,这一天也是偶然来到火车站的。然而,看到从战场上凯旋的将军又黑又瘦,他的心灵被震撼了。尽管没像狂热的群众那样喊万岁,他却真诚地淌下两滴泪。这泪,表达了他的忠君爱国思想。要想了解夏目漱石,不可不读《趣味的遗传》。

《将军》脱稿于192112月。文中的n阁下影射乃木(nogi希典。日本的《文艺春秋》杂志20046月号上曾刊载了文艺评论家、庆应大学教授福田和也的《百年询问”——乃木是名将还是愚将》一文,对乃木的人海战术以及个人魅力予以全面肯定。一百年后的今天尚且如此,在战争狂热席卷全国的七十五年前敢于挖苦被奉为军神的乃木,是需要勇气的。这篇一万七千五百字的小说,有二十来处被检察官开了天窗,达一百余字。战后也未能恢复。译文依校画葫芦,用xx来表示被删除的字。

乃木的个人魅力,使夏目漱石笔下的淌下泪水,芥川却在《将军》中借用一个美国人的评价,说乃木的眼睛里,有着近似monomania(偏执狂)的特征

从斩死两个中国人的下面这段描述中,鲜明地看得出作者的立场。

“‘是俄国间谍呀。将军的眼睛里倏然掠过了偏执狂式的光芒,斩掉!斩掉!’”

骑兵当即挥动大刀,一下子朝那个年轻的中国人头上砍去。只见那个中国人的脑袋翻滚着……” 很好!干得不错!


将军一面喜形于色地点着头,一面驱赶着马儿走远了。

骑兵目送着将军离开之后,又提着沾满鲜血的大刀,站到了另一个中国人身后。他的一举一动给人一种感觉,似乎比将军更喜好杀戳。

下面再看看芥川笔下的中国人的形象:那两个中国人不约而同地回头望着他,但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半点惊慌的表情……就像是已经豁出去了一般,那两个人大义凛然地向前伸出了脖子……留着胡子的中国人却只是默默地伸出脑袋,连眼睫毛也没有動弹一下……”作者显然是站在被日本人杀害的中国人一边的。

《将军》的末尾耐人寻味。明治天皇于1912年病逝,乃木在为其举行葬礼的当天,与妻子一道殉死。此举产生了轰动效应,家家都挂起了他的遗像。191810月一个傍晚,乃木手下的参谋中村,发觉挂在客厅里的乃木肖像画被儿子撤换掉了。在大学读书的儿子解释说,乃木在自杀之前竟特地把摄影师请到家里来拍标准相,他不以为然。原来乃木不仅有偏执狂的倾向,还老谋深算,连殉死后的光环都考虑到了。

芥川所写关于关东大地震的文章也被当局开了天窗。那是第五节,芥川和菊池宽聊闲。芥川说:大火的原因是xxxx被菊池宽驳斥了。接着又说:据闻,xxxx是布尔什维克的走卒。也遭到菊池宽的怒斥。众所周知,自大震灾发生的91日傍晚,就流传起朝鲜人要掀起暴动的谣言,日本警察和军队趁机残杀三千多名朝鲜人。日本革命家河合义虎、大杉荣、伊藤野枝等也遇害。被删掉的文字肯定与这个大环境有关。

19105月,日本发生了所谓大逆事件,也叫幸德事件。当时的政府为了镇压工人运动社会进步力量,就捏造了阴谋暗杀天皇的罪名,逮捕了日本平民运动领袖、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等十二人处以死刑。这下子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夏目漱石在《我是猫》、《哥儿》、《三四郎》、《矿工》、《其后》等早期作品中对社会进行了批判,这几部小说写于1905年至1909年之间。大逆事件之后,1910年至1916年间问世的《门》、《过了秋分为止》、《行人》、《心》、《道草》、《明暗》等,则用个人内心世界的剖析取代了社会批判。永井荷风曾写过《冷笑》(1900)等作品,嘲骂明治社会的庸俗丑恶。1919年,他在《焰火》一文中回顾了大逆事件对他的影响:我既然是个文学家,就不应该对这个思想问题保持


沉默……可是我和社会上的文学家都一言不发。最后,他跟菊池宽一样,变成了通俗小说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Lw.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