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2022-10-22 12:10:0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质量管理,全面,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简称为 TQM,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费根堡姆,他给全面质量管理所下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这里所指设计过程,包括着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制和鉴定等过程,即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技术准备过程。主要工作内容有;

1,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产品质量的设计标,应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包括潜在的需要),应同用户的要求保持一致;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可能的条件理,尽量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2,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部门参加的“三结合”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不同的设计方案,反映着同一产品的不同的质量水平或称设计等级。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必将引起成本和价格上的不同。而任何产品的价格,通常总是有限度的,当价格超过一定限度,用户就会减少;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设计等级),成本的上升趋势几乎是无限的。因此选定一个适合的设计方案,从经济角度看,就有一个产品质量最佳水平的问题。

3,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这里讲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图纸,产品配方,工艺规程和技术资料等,它们是设计过程的成果,是制造过程生产技术活动的依据,也是质量管理的依据。这就是要求技术文件本身也要保证质量。技术文件的质量要求是: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为了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技术文件的登记,保管,复制,发放,收回,修改和注销等工作,都应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理;必须把技术文件的修改权集中起来,建立严格的修改审批和会签制度;应当建立技术的科学分类和保管制度;对交付使用的技术文件实行“借用制”和以旧换新。

4,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产品设计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不仅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扩大生产批量,提高制造过程质量,保证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设计工作量,大大简化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因此,做好标准化的审查,也应是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一项工作内容。

5,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搞好新产品设计试制,应当按照科学设计试制程序进行。一般这种工作程序是:研究,试验,产品设计,样品试制试验和有关工艺准备,样品鉴定,定型,小批试制和有关工艺准备,小批鉴定,定工艺。企业应当在确保前一段工作完成和确认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阶段。任意违反这种工作程序,搞什么跨越阶段的边设计,边试制,边生产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这里制造过程,是指对产品直接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主要工作内容有:

1,组织质量检验工作。要求严格把好各工序的质量关,保证按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防止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和出产。它一般包括有原材料进厂检验,工序间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其中工序间检验的方式方法较多,如表2-1所示,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2-1 工序检验方式方法分类

分类标志 检验方式方法

中间检验 产品加工过程中

工作过程 预先检验 加工前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 的次序

最后检验 车间完成全部加工或装配程序后, 完成检验 对半成品的检验

检验地点 固定检验 在固定的检验地点进行检验

流动检验 在加工或装配的地点进行检验

检验数量 全数检验 对检验对象进行逐件检验

抽样检验 对检验对象按规定的百分率或抽检方案

首件检验 对改变加工对象或生产条件后生产出的第一件或头预防性 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检验 统计检验 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借助统计检验图表 行的检验

2,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是科学组织现代化生产,加强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条件。它要求:应按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提高生产的节奏性,实现均衡生产;应有严明的工艺纪律,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在制品码放整齐,储运安全;设备整洁完好;工具存放井然有序;工作地布置合理,空气清新,照明良好,四周颜色明快和谐,噪音适度。

3,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分析应包括废品(或不合格品)分析和成品分析。分析废品,是为找出造成的原因和责任,发现和掌握产生废品的规律性,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和消除。分析成品,是为了全面掌握产品达到质量标准的动态,以便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分析,一般可以从规定的某些质量指标入手,逐步深入,这些指标有两类:一类是产品质量指标,如产品等级率,产品寿命等;另一类是工作质量指标,如废品率,不合格品率等。

4,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工序质量控制的保证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就能予以发现和预报,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和控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组织工序质量控制应当建立管理点。管理点,是指在生产过程各工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把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需要特别加强和控制的重点工序或重点部位,明确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对象。对它应使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加强管理。建立管理点的目的,是为了使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明确重点,有的放矢,使生产处于一定的作业标准的管理状态中,保证工序质量的稳定良好。

通常,下列情况之一的工序应作为管理点:a,关键工序或关键部位,即影响产品主要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工序或部位。b,质量不稳定的工序。c,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d,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的工序。e,对以后工序加工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工序。f,用户普遍反映或经过试验后,反馈的不良项目。

组织工序质量控制还应当严格贯彻执行工艺纪律,强调文明生产。在实践中,控制图等统计方法的采用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I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