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古诗十九首》

2022-12-24 09:0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十讲《古诗十九首》》,欢迎阅读!
古诗十九首
第十讲 《古诗十九首》赏析(节选)



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梁启超认为“十九首”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是一个时代——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断不会西汉初有几首,东汉末又有几首。因为这十几首诗体格韵味都大略相同,确是一个时代诗风之表现”

二、思想特色: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学者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 三、艺术特色:

1.意味无穷。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感情纯真诚挚,不矫揉造作;艺术表现形式清新自然; 3.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5.较多使用叠字,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四、《古诗十九首》(节选)赏析: 1.

其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第十讲 《古诗十九首》第 1 3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赏析】这一篇是自警自励的诗。诗人久客还乡,一路看到种种事物今昔不同,由新故盛衰的变化想到人生短暂,又想到正因为人生短就该及时努力。该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但读来非但不觉枯索,感到富于情韵。

此诗含义为何,佳处为何,要理解正确,关键在于对篇末“荣名”二字的解诂。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又一说则谓荣名为荣禄和声名。由前说,结二句之意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由后说,则其意变为:人生苦短,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二说之境界高下,颇有不同。

诗以景物起兴,抒人生感喟。回车远行,长路漫漫,回望但见旷野茫茫,阵阵东风吹动百草。“所遇”二句由景入情,是一篇枢纽。“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立身”,应上句“盛衰”观之,其义甚广,当指生计、名位、道德、事业,一切卓然自立的凭借而言。诗人说,在短促的人生途中,应不失时机地产身显荣。这是诗人的进一层思考。

但是转而又想:“人和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即使及早立身,也不能如金石之永固,立身云云,不也属虚妄?那么什么才是起初的呢?只有荣名--令誉美名,当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之时,如果能留下一点美名为人们所怀念,那末也许就不虚此生了吧。 2.

其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赏析】这首诗中的主人公,用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却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的悲凉心态。

生命短促,人所共感,问题在于如何肯定生命的价值。这首诗的

第十讲 《古诗十九首》第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DN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