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痕美术”

2023-08-10 00: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伤痕美术”》,欢迎阅读!
伤痕,美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伤痕美术

作者:刘丹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7

摘要: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场浩劫,极左路线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文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也从精神到肉体历经磨难。

关键词:伤痕;伤痕;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73-01 一、伤痕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纵观中外艺术史,许多艺术现象和思潮的产生都与文学有关,伤痕美术也是如此。1978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伤痕》,作者是复旦大学学生卢新华。这篇表达对文革不满的小说在读者中获得巨大反响,因为它一改歌功颂德的文风,摆脱了只能歌颂光明的束缚。小说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一个十分现实且朴素的问题上:是什么原因给人带来了这些苦难?《伤痕》迅速在文艺界引起反响,并引发了其他不同艺术形式的伤痕艺术,包括话剧、电影、美术。伤痕一词自此成为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词汇。 二、伤痕美术的概念及特点

伤痕美术是与伤痕文学相对应的美术现象,是用美术的形式对十年文革反思和控诉。这种美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本能的人道情感和思想为基础的、并且是对过去虚伪粉饰艺术的批判。在此之后,艺术家继续深化人道精神,所追求的是对普通人状态的挖掘和表现。 悲剧、反思、批判的基调为伤痕美术的主要特征,它反对高大全”“红光亮的文革美术模式。从绘画语言来看,它倾向于用冷、灰、暗的色调。伤痕美术唤醒了艺术家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描绘对象从英雄变为普通人,以此来揭示平凡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命运。[1] 三、伤痕美术家及作品分析

伤痕美术艺术家多是经历过文革中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他们没有回避这十年浩劫带来的痛苦,而是选择用画笔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作品揭露时代伤痕的事实。 伤痕美术的主要创作群体是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1978年高小华创作了油画《为什么》,这件作品被看作是伤痕美术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选取文革中红卫兵武斗作为创作题材,画面描绘了几个经过激烈武斗后坐在街头休息的的学生形象,他们面容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惫,血迹斑斑的地上散落着弹壳、报纸等。其中一名头部受伤的男生缠着绷带,他注视着前方,好像在思考自己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另外一个戴着造反派袖章的男孩双腿盘坐,眼神迷离。一个受伤的女孩躺在地上,身上盖着写有文攻武卫字样的旗帜,目光沮丧地注视着旁边的伙伴。在构图上,画家采用了大的俯视构图,使得画面有明显的压迫感,恰如其分地符合了悲剧性的主题;从技法来看,画家通过铅灰的色调以及厚重的笔触处理,低落与灰暗之中饱含了情绪[2],无声地控诉着十年浩劫的罪行。

另一位学生程丛林的油画《1968××日雪》,也是一件表现文革武斗的作品。作者借鉴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历史画的优良传统,成功地表现了文革时期两派红卫兵组织大规模武斗的悲剧场面,画面描绘经过一场战斗后,失败者胜利者押出他们的阵地,旁观者流露着困惑与无奈,画家充分描绘出了这种麻木与无知,使得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这件作品的批判力度也因此超过当时其他作品。

除了表现文革武斗的内容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表现知识青年生活的。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王亥的油画《春》构图比较简单,一个披散着头发的女知青站在简陋的屋门口,手里握着一把梳子,地上放着一盆开了花的仙人掌,两只燕子正从屋檐下飞过……这些元素都含蓄地表达了在那个思想和人性被禁锢的年代里,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姑娘对爱情、美丽的向往。它使得观众放弃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作品主题进行简单判断的欣赏模式,画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质朴而含蓄地表现在了画面上,写实的技法下包含着真挚的感情,塑造出了感人的艺术形象。[2] 正是通过大量真实生动的伤痕美术作品使得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深入人心,艺术家们逐渐开始关注内心的需要,归于现实的平凡,从而带给人们的是对现实沉重和悲怆的反思 四、伤痕美术历史意义

伤痕美术这一美术现象的影响下,当时全国范围内创作风格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在题材与内容上突破了长久以来形成的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倾向,它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以全新的姿态反思十年文革。最难能可贵的是艺术家们在政治家们对文化大革命做出彻底的否定之前,就敢于质疑文革,反思和揭露其中存在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开始有了批判现实的意识和需求[3];另一方面,伤痕美术艺术表现上冲破了文革模式,把人们的视野拉回到现实世界中。

伤痕美术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血泪,在反思十年文革中起了重大作用,是对文革时期创伤的理性揭示。它在美术史中的地位是过渡性的,标志着一个时代艺术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艺术的开始。伤痕美术以其反思与批判精神唤醒了人类的独立意识,拉开了中国当代艺术序幕,使画家重新审视和思考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实质,毋庸置疑,它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块光辉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刘明玉.小议伤痕美术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2]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杨国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x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