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斯科特

2023-05-01 17:3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斯科特》,欢迎阅读!
斯科特,读后感,闪耀,群星,人类
一、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诗人家,剧作家。著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二、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的生平简介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1868年-1912)是一位英国海军军官和极地探险家。186866日出生于英国德文波特,斯科特1881年加入英国海军,1891年升为上尉。1900年开始进行第一次到南极洲的探险,其目标是罗斯海。他发现并命名了爱德华七世半岛。1904年他回到英国。190892日他与凯斯琳·布鲁斯结婚,两人有一个儿子彼得,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其中一位创办人。1912329日斯科特逝世于南极洲。 三、精彩片段

1.329日,精疲力竭的他们不再期盼生命的奇迹,他们绝望了。但他们坚决不向命运摇尾乞怜,打定主意就算难逃一死也要死得有尊严,因此他们静静地、从容地待在帐篷里直到生命之火熄灭的那一刻,始终没有因这厄运而发出一声哀号。

2.比尔兹莫尔冰川不仅高大险峻,而且是南极又一道坚不可摧的堡垒,比以往的路程更加可怕。除了人类内心坚定的信念以外,它不会屈服于任何力量之下。 四、读后感

永恒的329

19106月,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上校乘坐“特拉·诺瓦号”开始前往南极极点的冒险之旅。途中,他听说了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极点。13日,由于暴风雪的酷烈使得旅途愈发艰难,斯科特决定只带四位同伴向极点挺进。

最后几公里,苍茫的冰原中耸立一面黑旗,凛冽的寒风撩拨着旗面,像是对第二批到来的人无声的示威与讥笑。满心热忱骤然冰冷,国家荣誉化为乌有。败了南极争夺战,带给斯科特队伍的不仅有七个月苦与泪的付诸东流,还有返程途中的短缺的物资,涣散的信心,以及变幻无常的严寒天气。

先是埃文斯跌倒在雪地中,再也没有站起来。之后,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冻掉脚趾的奥兹突然站起来和出生入死的伙伴告别:“我到外面走走,也许会呆很长时间。”虽然深知奥兹的离开会节省粮食燃料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残忍地放弃他,他握手告别,也没有一个人阻拦他。在一片悲壮而哀伤的氛围中,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选择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长眠于皑皑白雪之中。

世事无常,命运的戏剧性通过后人对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的分析得以展现,而身处险境的人往往是看不到宿命的面纱。八天连绵的暴风雪,哪怕止息一天,斯科特和鲍尔斯便可以走完最后的275公里,到达大本营。遗憾遗恨,让悲剧英雄变得更加沉郁雄壮,让悲剧故事变得更加荡气回肠。

329日,是斯科特生命的最后一天。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仍然想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他点蘸着奔泻的时间之河,在最后燃烧着的生命中汲取些许的温度,而后费劲地摆动他僵硬的手指,文字传递着他在一生中碍于男性尊严而从未说出口或刻意忽略的事情:对儿子未来的期许、对遇难朋友大无畏人格的赞美、对亲友无私的帮助的谢意,以及对祖国的牵挂。这倾注笔尖的真挚而深切的情感,绝不是对残酷命运的抱怨和呻吟,而是对自我失败的审度。

我们无法从斯科特生命的绝笔中看到半点的冰冷,也无法想象到面对不可撼动的自然之力时的无助与窘迫,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关心的仍然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那些活着的人,那些会因为探索者的牺牲而可以不断向前进发的人。

他一直写着日记,直到手指彻底僵硬,甚至连笔都握不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信念支撑他在只能人力拉雪橇的情况下,仍然要在返程途中带上十公斤的极地岩石样本?


是希望。一个“起码不能成为一个懒散的人”的希望,一个哪怕步履维艰,九死一生,也绝不认输的希望,一个诚挚而单纯地,想要见证国家与民族进步的希望,支撑着他写尽了生命悲歌的尾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h8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