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几点看法

2022-10-15 02:03: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几点看法》,欢迎阅读!
兴趣班,课外,小学生,看法,参加
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思考



以前我们总会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现在流行减负,他们每天的作业不会很多,有空可以看看课外书,而且每周还可以放上两天假,照理来说,可以好好享受属于他们的童年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我家一亲戚的女儿为例,她现在是五年级小学生,星期六还要一早起来去上画画班,星期天下午还上个舞蹈班。如今社会上像我家亲戚女儿的情况并不罕见,有的甚至更厉害,《重庆晨报》一篇《花1512个班 5龄童“崩溃”》的报导令人震惊,父母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令5岁女孩王君怡(化名)“崩溃”了:经常用头、手撞墙。吓坏了的父母十一长假带她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3岁前父母从不逼小君怡做任何事,她很快乐。可3岁上幼儿园后,父母发现很多孩子会讲故事、会说26个英文字母,甚至会说简单的英语短句,20以内的加减法也算得很快,而这一切君怡全不会,最多会从1数到20。从此君怡开始接受父母安排的魔鬼般强化训练,长期周末上兴趣班,今年暑假更是一口气给她报了12个兴趣班:幼儿英语幼儿算、跆拳道、游泳、钢琴、亲子班、国际象棋、舞蹈、画画、书法等。从放假第一天起,小君怡天天在各个班之间连轴转,开学后的周末也要上兴趣班。十一前期,君怡受不了这样的“厚爱”,用手、头撞墙,手上还被撞出血,父母心疼得厉害,赶紧带其到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治疗。1

一、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不良影响

孩子参加课外兴趣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甚至认为:兴趣班毁了孩子的兴趣。根200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中小学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调查现中小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91.7%的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看到这样的数字,别说54.9%,就是5.49%的孩子读到博士都不现实。家长将期望全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受到的压力无形中产生,以至于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兴趣班时不能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和迎合孩子的实际兴趣。2 过高的期望使得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的学习视为重中之重。导致许多父母还是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参加他们认为有利于孩子以后发展的课外兴趣班。所谓世间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孩子参加课外兴趣班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坏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1、家长不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报读兴趣班,大大降低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2许多家长在不了解孩子特点和爱好的前提下给孩子报了特长班,不仅给孩子增添了很大压力,也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了兴趣。

3、家长太看重考级,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压力。

当家长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时,孩子就会觉得有压力,渐渐失去原来自己的兴趣。


二、对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建议

结合本人的学习经验,针对现在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兴趣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必须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魏联校西关示范小学的申白洁老师认为:因为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做事情绪性强而理性不足,“兴趣”在小学生的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孩子的兴趣情况适当给孩子报兴趣班。当孩子报读的兴趣班与自己的兴趣相一致时,他们会很享受在兴趣班的过程,当他们学得到知识时,他们会更加乐意与被人分享,并更加想学好它。总的来说因为他喜欢,感兴趣,他不觉得学习是一种强迫、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享受知识的过程。

其次,选择课外兴趣班时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发展过程,帮孩子辨别真正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兴趣发展的年龄阶段,他们好奇心很强,很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但这并不是他真正的兴趣。家长应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多多留意孩子的兴趣。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纲(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肯定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发挥都将导向成功。因而,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天才,而最为重要的是,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有效开发最佳优势潜能。3如:著名音乐天才肖邦的成长,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肖邦自幼就受双亲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开始,父母并不想让肖邦去学音乐。但看到小肖邦听不到音乐就哭,刚4岁就要姐姐教他钢琴时,父母意识到这孩子有音乐的天赋。因此,在肖邦4岁时,父母就让他正式从师学习钢琴。小肖邦学得很快,很投入,成了一名音乐神童。19岁的肖邦就因创作了《钢琴协奏曲》而一鸣惊人。倘若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像肖邦的父母那样,迅速及时捕捉住孩子的天赋,顺势引导,就能为孩子成才打开通道。因此,做家长的要善于从孩子平时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出的问题中捕捉敏感区,以帮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4】

再次,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数量应适可而止。

有的家长觉得多给孩子报多几个班,除了可以让孩子多学习东西,而且还可以从中确定孩子的真正兴趣。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小学生他们既要完成学校的家庭作业,还要赶着去上兴趣班,有时连自己想看看课外书或和小伙伴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上得太多课外兴趣班反而令原来感兴趣的科目都不想去,一去上就觉得累。所以即使给孩子报兴趣班后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好,也不能让孩子同时上几个班,一定要给孩子留出休息和游戏的时间,这也是保证孩子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家长们给孩子报兴趣班一个学期最好不要超过两门,给孩子留出时间游戏,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最后,家长应与老师多配合,多给孩子鼓励。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其诱因可能来自学习活动本身获得和满足,也可以来自学习之外所获得的间接满足。学生在兴趣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同学面前表演,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e4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