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不守规矩的幼儿》,欢迎阅读!
![教学活动,规矩,对待,幼儿,集体](/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2.jpg)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不守规矩的幼儿
王永刚
集体教学活动中,个别孩子做小动作,讲话拉扯别的幼儿,不遵守规则,致
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对于违反纪律的幼儿,我们是进行惩罚呢,还是放任不管。
经验告诉我们,简单的惩罚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我们肯定不能放任不管。纪律的实施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是因人、因时、因事进行引导的过程。
园有园规,国有国法,(递进关系不明确,可以删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而不乱”是幼教工作者的一贯追求。但规矩是怎样确立的,如何让幼儿懂规矩,使幼儿理会什么是该遵守的,并懂得应该怎样去遵守规矩。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去确立规矩,在幼儿充分理解规矩的意义后,组织幼儿自己动脑设定活动规则。活动开始时,就要订立必要的行为规则,使幼儿明白该做什么,组织幼儿共同讨论,确立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允许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违章”,在发生纠纷后,正确引导幼儿合理制定规则,这样,自己制定的规则,自己就会主动积极的去遵守,幼儿的心中才会逐步形成一定的意识。
为使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幼儿天性得到自然表现,自由是必要的,光有自由,没有纪律就成了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因此纪律也是必要的。而纪律的培养不能光靠宣传和说教,更不能强制,而要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使幼儿理解纪律,接受和遵守规则,主动在需要遵守规则的时候控制自己。
教师、父母是权威,违反纪律者,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这几乎是一种共识,而放任自流同样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让幼儿在情绪体验中很自然地理解守纪律的重要性,形成了对违反规则行为的厌烦情绪,产生了要守规则的愿望。幼儿主动积极的去遵守规则,为养成自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自然形成的纪律和规则,更易于幼儿接受,易于理解。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才能真正培养出思维活跃又善于自我约束,并能遵守社会规则的人才。
规则的重要性总结的很全面,如果能够举例说明规则的形成,会更翔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V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