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朝辞赋研究》,欢迎阅读!
南朝辞赋研究
本论文认为,南朝辞赋在赋的发展长河中存在着自身的显著特色,不可忽视。以此为切入点,对南朝辞赋现存的大约275篇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
不仅详细地分析了文本的整体特点,而且还力争站在当时历史、文化、审美的角度,对其特点存在的合理性做出阐释,高屋建瓴地观察辞赋与这一时代的整体关系;同时,又从中跳出来,以现代人的文学眼光对文本进行评价,从而真正认识南朝辞赋在中国古代赋史上的地位、意义。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南朝辞赋题材选择的时代精神及原因。南朝随着寒门掌权的兴起,世族逐渐被排挤出政权的核心,仅能自保家门而已。
他们或寄情于山水、琴棋书画,或沉溺于女色,从原来广阔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人生退缩,其精神气质显得愈来愈纤弱。这种心态直接影响了整个南朝时期辞赋创作的题材选择,使其烙上了明显不同于汉、魏、晋赋的特征——“所咏之物趋于纤弱”、“所咏之情趋于低沉”、“所咏之人趋于柔媚”。
第二部分,考察赋这一文学体裁在南朝时期所呈现出来的诗化倾向,表现于诗形、诗情、诗境等方面。本文对此诗化倾向的原因做了初步探析:第一,伴随着南朝文人特殊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细腻柔弱、低徊婉转的,他们对这种情感体验及取向,难以用文字作周详的表达,或高度概括,或留下“空白”,从而导致了文本形式的短型化;第二,当时“放荡”的抒情文学观与不拘常体的呼声,促进了情感的自由抒发,打破了文体之间的界限;第三,汉、魏之后,文人的五、七言诗歌(当时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新兴的力量)及民歌(吴声、西曲)的发展,相对赋来说,处于强势状态。
南朝辞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乃至被同化,是必然趋势。 第三部分,
考察南朝士人所追求的“耳目之悦”。
“目悦”表现为讲究句式整对、色泽华丽,“耳悦”表现为对声律和谐的追求。赋中意义的弱化和对形式的极力追求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从创作心理、创作方式、创作环境以及接受心态等角度分析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并且,结合鲍照、江淹的辞赋,分析“耳目之悦”的形式美与生命体验相结合的问题,认为“耳目之悦”只有与生命体验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理想的艺术生命之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T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