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更好地维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欢迎阅读!
如何更好地维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
2005年9月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扩大了学生所享有的权利范围,并建立了学生权利救济机制。与此相适应,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如何从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高校学生的申诉制度、高校学生的违纪处分制度等方面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制订学生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建立、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即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务;其次在制定有关制度时,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保证大学生在维护自身权益、行使救济权利时,思想上没有包袱,精神上没有压力,行动上没有阻力,在接受学校处理结果时心悦诚服。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建立听证制度,对听证的程序、条件、处理结果予以规定;完善学生申诉制度,让申诉委员会的组成更加科学化,让学生申诉委员会充分体现它的中立性、独立性。
(二)科学、合理、合法的原则。所谓合法,是指学校制定的有关制度应该是教育行政规章的一部分内容,因而其内容就具有法律渊源,其程序规定也就具有法律依据。所以,要按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参考诉讼法律中相关程序立法精神,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学生管理制度。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违纪的范围,什么又是道德所调整的范围。有的高校把在校结婚、怀孕的学生作为开除的对象,显然是侵害了学生的婚恋自由权;有的学校对学生违纪的情况予以罚款,这也违反了合法性原则。
(三)可操作性原则。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其涵盖的内容比较全面,但是因其毕竟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规章,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许多具体问题不可能规定得那么详实、具体,因而它就把相当一些内容都授权给高等学校自行决定。而高等学校在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等规范性文件时,必须把解决好具体问题作为出发点,把简明、扼要、快捷、可操作作为准则,确保校规校纪不但合法合理,且方便实用。
二、高校学生申诉法律制度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有关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提出,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关于学生权利、义务保障方面的内容体系。
首先,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与学校间关系协调,学习环境优雅,民主氛围浓厚,学生心情愉悦,校园秩序井然。建立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无疑对此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其次,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为高校解决学生工作具体问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高校与学生间既有民事上的平等关系,又有行政上的相对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是正常的。对处于相对人地位的学生来说,对高校的服务管理往往存在着不同意见,甚至不满,如果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畅通的反映渠道,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强制程序,没有一个保障学生意见反馈的合法依据,就会使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学生家长间的矛盾加深,许多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新规定中有关学生申诉制度的确立,建立了学生与学校间的“缓冲空间”,使二者间的矛盾再次发生“碰撞”,经过民主、公平、公正的“冲洗”,使许多问题的解决更科学、准确、实效,极大地避免了学生状告母校等类似现象的发生,缓解了冲突,解决了矛盾,减轻了学校的诉讼压力,树立了高校的良好形象。因此,申诉制度的建立,既对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又把高校学生管理的自由裁量权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促进依法治校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在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设立上,要充分体现处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处分绝不仅限于使违纪学生因已然发生的违纪行为而陷于深深的懊悔和羞耻之中,它理应具有积极的教化和引导功能,重塑学生对规范的忠诚。在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成为人们普遍共识的今天,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重要一环的学生违纪处分,应当充分考虑育人目的与处分手段之间的辨证关系,不是为了处分而处分,而是本着教育人的目的,从帮助和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处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即处分应与教育相结合。为了保证处分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实现,在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的制度层和操作层应确立处分过程中的谈话机制、听证机制、处分撤销机制、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S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