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2

2022-10-05 20:5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2》,欢迎阅读!
英美,论文发表,参考,文学
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2)

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

最终才能呈现出精湛的中文语句来,比如戏剧《哈姆雷特》中,短短几个单词却阐述了作者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深思,中国的翻译者对其有以下几种翻译:第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为父报仇,还是就此作罢,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捍卫真理,还是忍气吞声,卑贱地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三种翻译方案是从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各有所长,不论是对事还是对理,都能迎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但是考虑莎士比亚本人想表达的意图,第三种翻译内容还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了哈姆雷特眼中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莎翁的哲理思维。

()归化与异化技巧的双重应用

西方人素来就拥有“超人”主义的个人价值取向,将自己的发展看得较为重要,所以实现个人价值,体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是他们持有的思想意识。

我们在一些英美的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的“self-confidence”就是实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结合当下中国人的思想来做出分析,把个人与整体进行结合,得出最终的中文翻译内容,让中国的读者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作品中的内容。 因为我们国家经历了五千年的文化发展积淀,呈现出的风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在许多词语的运用上又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所以关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单个词语在翻译过程中的效果,必须还要考虑作者本身的意图,不能被自己的风俗习惯所制约。

比如“红”这个词在中国是比较吉利的词语,而在西方国家多表现“亏损”、“发疯”的意思,“gointored”就是“出现赤字”的意思。

翻译者要灵活做出判断,根据全文来判断许多词语的意思,结合不同的风俗习惯来找准翻译的标准手段。

二、英美文学作品经典汉语翻译译文分析

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进行剖析,通过其中典型的语言句子翻译的案例,系统地说明归化与异化技巧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将其


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差异与精神概念详细地讲述出来,可以观察翻译过程中的原则性的内容是什么,帮助我们体会翻译工作的独特魅力。

译文:要是他还流着血,我就把它涂在那两个侍卫的脸上!因为必须让人家瞧着是他们的罪过。

这是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麦克白与夫人之间的对话,这里还是体现了麦克白懦弱、不理智的性格特点,但是麦克白夫人是非常机智的,她能在第一时间给麦克白出谋划策。

所以翻译者应该在中文的翻译过程中,强调人性的阴暗面,用“gild”的双关语体现麦克白夫人的阴险狡诈,用“瞧着”来代替“seem”,更符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让中国的读者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译文:他在早晨的阳光中看来是个健壮、活泼、漂亮的人,大约四十岁,穿着黑色的工作服,白领子,黑丝结。

这是戏剧大师萧伯纳对希金斯教授出场的一段经典描写,萧伯纳将人物形象的由远及近的描写手段发挥到了极致,在本段中,为了让广大读者认识到希金斯教授的精神面貌、穿着特色,萧伯纳特意将早晨的阳光作为唤醒人物的灵魂,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结合全文来做好判断,将方式状语“as

a...man”及后面的修饰语“dressed in...”,分别译成了几个分句,所有主语皆因为“He”承前省,使语句更加顺畅,没有失掉原有的意思,又能够通过新的排序,使中国的读者更容易理解,读后可以对希金斯教授这一形象与作者产生共鸣。 将中国人的语言文化特征运用到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当中,让中国的读者更容易看清作者真正的表达意图是什么,阅读过程中就不会与作品中的内容产生“隔阂”,

比如在《呼啸山庄》中有“as wise as a man of Gotham”一句话,如果直译其意思,可以翻译成“像戈丹人一样聪明”,但是英国戈丹这个地方是一个小的村庄,那里的人们都是比较愚蠢的,所以知道这一点,结合全文的意思,将作者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讽刺效果表现出来,将其翻译成“愚蠢无比”的四字成语是比较贴切的。

往深处讲,还应该让读者在看清一个英语的直观意思之后,了解更多的画外音,真正明白英美作家的艺术表现意图,比如美国作家海明威有一部小说叫《A Farewell to Arms》,译者将其译为“永别了,武器”,恰到好处,又能点明小说的主题,让中国的读者一看就知道小说是属于什么类型。


其中“arm”的意思是“手臂”的意思,但是根据小说的意思,应该将其翻译成“武器”,用“永别了,武器”这样的句式来当题目,读者看了会产生亲切感,

在表现小说主题的时候,更容易体现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有多严重。 结语

翻译英美文学作品,应该适当调节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既要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待作品内容,又要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抓住双方的心理概念,通盘考虑翻译技巧,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文章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关键性的语言等因素做了细致的分析,联合文化、精神思想、风俗习惯等内容的体现手段,为翻译中经常出现的关键性因素做出了良好的捕捉与分析,希望能够给更多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者带来良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杨慧.翻译对二语习得及跨文化交际的潜在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03).

[2]李潇.文学翻译中文化霸权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6).

[3]肖尊岚,杨志豪,旷爱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3).

[4]胡兆云.互文性理论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D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