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实务论文

2022-10-13 10:52: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物流实务论文》,欢迎阅读!
实务,物流,论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 2010-2011学年 1学期 Term 1 2010-2011 Academic Year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tar College

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出合理化措施

摘要:冷链物流是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物流行业,冷链物流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在冷链物流发展所需要看到的问题及所要制定的标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的追溯系统,建立良好的成本分担和获利机制,争取国家政府的政策扶持,

关键词: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建设;冷链运输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冷链(cold chain),是为了保证冷冻冷藏物品的品质而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 始终处于物品所必需的温度条件下,以保证物品的质量安全, 较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冷链物流则是依托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施设备的物流网络,将需要冷冻冷藏的物品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过程。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它要求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要素,协调相互问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4个方面构成。 二、冷链物流的特征和分类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把冷冻、物流、信息技术融为一体, 需要冷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配合、高度协调。与常温物流相比, 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1 送货物易腐性。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是生鲜产品, 即易腐性产品, 运输过程中多种原因会使货物品质逐渐下降。(2 时效性。易腐品生命周期短, 运送时间决定品质。销售商为了达到较高的服务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研究冷链物流适合的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果蔬、肉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 如:速冻食品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即药品和疫苗

三、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首先,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三元、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但就总体的第三方物流来说,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不多,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以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为主。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其次,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再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食品冷冻的硬件设施滞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链运输设施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运输过



1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 2010-2011学年 1学期 Term 1 2010-2011 Academic Year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tar College

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每年的低温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达750亿元。

然后,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其次是须留下的“买路钱”所造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3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

最后,技术标准缺位。

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截至目前,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执行,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尤其是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国内还没有与此相适应的跟踪监控体系。

四、关于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我国冷链行业规划

一个国家的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督措施。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 (二)建立低温物流体系

要发展冷冻冷藏品流通业主要是建立产品的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配套发展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低温化”物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社会服务面,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示销售产品的新形式。通过建立企业低温物流系统,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三)加强冷链物流运输能力

第一,充分发挥公路冷链运输的潜力。公路适宜中短途运输,其特点是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可以研制适应零担运输的冷藏配送车辆。同时,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代理、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第二,铁路系统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针对当前易腐货物的运输趋势,我国铁路应积极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单节和具有单辆与多辆连挂运用技术条件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

第三,展冷链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冷链物流企业应大力推广投人产出一体化的集经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连接生产销售的功能,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冷冻、短途运输等相关服务,促进易腐货物冷链的形成。

第四,开展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和水路应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发展铁路、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代理。



2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 2010-2011学年 1学期 Term 1 2010-2011 Academic Year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tar College

(四)改善冷链物流企业的组织模式

第一.在物流企业内,成立独立的冷链物流运作部门。成立独立的冷链物流部门,统筹管理全系统冷链物流业务,实行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如采取和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甚至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其现有冷藏车、冷库等资源,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冷链物流服务。在业务逐渐成熟时,可成立独立的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第二,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低温物流是物流业务巾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往往也是企业的薄弱环节。作为非核心业务,如果生产自营低温物流,高投入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及庞大的人力成本只服务于自身项目,并不是生产商的明智选择,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善低温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低温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必然催生第三方低温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考虑选择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的低温物流运作部门;在重点地区。开展低温物品区域内配送;与生产商联合,按条块开展低温运输服务等模式来开展低温物流业务。 (五)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

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即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链物流整合中心,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由地区整合中心进行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冉整合后发送到零售点。在整个过程中,均要有严格的温度控制。结合无线通讯技术上传到企业的管理平台,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实时的管理,以解决食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

第二,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多温层技术。在传统的物流运输中,如果客户要求运输的货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就要把不同温度的产品装进符合要求的容器中,由于产品的需求不同,可能容器的利用率很低,运输成本加大,有了多温层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容器中设置隔热层,分别放人对温度要求不同的产品,提高了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冈此稳定性和实效性相当强,环保健康,更符合消费者需求。

第三,储藏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将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输入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及时提货和补货,及时掌握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低温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从整体而言, 中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 中国易腐品产销规模巨大, 但国家重视不足, 缺乏行业规范 造成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形成了特有的行业环境。随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2009 年初《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出台以来, 整个物流业包括冷链物流行业受到了极大鼓舞, 冷链物流的一系列措施标准正在加紧制定。在冷链物流的研究推广中,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 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实现冷链整个链条上高效、快捷、安全、准确、网络化的物流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叶勇, 张友华. 中国冷链物流的最新发展和对策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科学版, 2009(1):69-72.

刘卫战, 孙明燕.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分析[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9(1):82-86.

韩菊. 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0):100.

俞玮. 我国冷链物流系统技术的革新与展望[J]. 信息电脑 2008(9):20-24. 张洪.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技术与市场 2009,16(6):42-4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D2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