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022-08-27 20:58: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重要性,成长,孩子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摘要:一个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初始阶段的家庭教育。俗话说,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必须要有正确的养育观念,结合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正确教育孩子,美化孩子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决不能完全以经验教育对孩子强加施教。一个富有道德修养、有良好人生观、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孩子,何愁不优秀! 关键词:家庭教育 成长 孩子 道德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人的启点和基点,主要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这是一个长期对孩子的熏陶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其中包括道德、人品、心灵、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是一种情感教育。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子女在成长的过程如沐春风,他们将会受益终身。自古至今,家庭教育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孩子所在的集体;4.孩子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序上看,家庭居于首位,可以看得出家教育的重要性有多大,家庭教育在造就人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错误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

1.溺爱型教育。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从不加以制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错误教育方式。他们时时生怕孩子有半点闪失并把对孩子的爱完全流露出来,简直就是当块宝捧在手心里,对孩子干涉过多,大大束缚了孩子的思想,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这会让孩子表现得怯弱,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通常都不太好。孩子长期处于这种被溺爱的家庭环境,加上父母无原则的纵容,这会让他们养成任性、不讲道理的个性,并且会不断强自我中心的意识,无理取闹,从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2.专制型教育。对孩子过于严格控制,在他们面前表现得缺乏热情。经常否定孩子,很少考虑到孩子的原望和要求,事事都要求孩子要服从自已的意愿,对孩子过多保护、过分干涉,让孩子基本没有自由。这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会抑制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做事缺乏主动性,通常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成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会容易形成自卑、服从、依赖、懦弱的个性;由于从小感到缺乏关受,从未感受到父母的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已的内心和情绪,久而会与父母关系疏远并产生叛逆的心理。有的父母甚至爱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甚者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让他们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严重的话很容易令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行为变得极端。

3.放任型教育。有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就是任其自由,典型的放任型。他们对自已的孩子充满积极的肯定,缺乏对孩子的教养,从不关心孩子的动态,从不向孩子提出要求,从不对孩子在情感方面的支持,这种父母很少和孩子沟通,对孩子听之任之,对孩子缺乏管教。处于这种家庭环境的孩子,往往表现得冲动、功击性强、自我,通常都会有冷漠、自我控制能力弱、独立性差的倾向。这样的孩子做事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怀,表现得很自私。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散漫、自私、固执的个性,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三、如何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一定要加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养。我一直比较推崇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首先,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更要赢得孩子的爱載和肯定。平时不要任意打骂孩子,要用心帮助孩子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指导。其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多以帮助和鼓励的方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要让这张白纸上画上美好。合理使用亲子交流、奖罚的形式,让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行作风上明白理事理、积累知识、获经验。要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平时多与孩子贴心交流并让孩子有自由成长的空间,加以引导,陪伴孩子成长。父母要以身作则,小孩子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就要合乎规范。处于这种良好家庭教养环境的孩子,孩子从小被尊重,加上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都会成为最能独立和最有自信的人。由于他们一直感受着爱和温暖,他们就会懂得尊重、平等、倾听和爱。这样一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学会追求、懂得做人处世,更懂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努力进取并不断实现自已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都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优秀的品德与家庭教养息息相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加以重视,正确面对自已家庭教育的优质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洪曾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53-236

[2]B.A.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陈鹤琴 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AJ.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