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道三家思想比较

2023-04-18 01:36: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墨道三家思想比较》,欢迎阅读!
儒墨,三家,思想,比较
儒墨道三家思想比较

由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

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墨子》里有段话说明了这个分歧,有个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墨子·耕柱》)

巫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说“爱我身于吾亲”,很可能是墨家文献的夸大其词。这

显然与儒家强调的孝道不合。除了这一句以外,巫马子的说法总的看来符合儒家精神。

因为照儒家看来,应当爱有差等。

谈到这些差等,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他“信以为

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对于兄之子的爱,自

然会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使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同上)。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

础上进行的。

爱家人,推而至于也爱家人以外的人,这也就是行“忠恕之道”,回过来说也就是

行“仁”,这都是孔子倡导的。这其间并无任何强迫,因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侧隐之心,不忍看得别人受苦。这是“仁之端也”,发展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爱人。但是同样

自然的是,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一般的人,爱是有差等的。 儒家的观点是这样。墨家则不然,它坚持说,爱别人和爱父母应


当是同等的。这会

不会弄成薄父母而厚别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等的爱。孟子抨击“墨氏兼爱,是无父也”的时候,心中所想的正是这一点。

在爱的学说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后的许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过。但是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带根本性的分歧。这就是,儒家认为,仁是从人性内部自然地发

展出来的;而墨家认为,兼爱是从外部人为地附加于人的。 也可以说,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没有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应当行仁义?

不过他的回答是根据功利主义。他强调超自然的和政治的制裁以强迫和诱导人们实行兼爱,也与儒家为仁义而仁义的原则不合。若把第五章所引《墨子·兼爱》篇的话与本章

所引《孟子》论“四端”的话加以比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两家的根本分歧。

政治哲学

代表的阶层不同儒家代表的是落寞的旧贵族阶层 墨家则代表平民阶层根本利益不一样

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

墨家讲兼爱(无区别之爱,爱所有人)与道家讲不爱(不爱所有人即是爱所有人】都是一种博爱思想都一样

墨子本是儒家弟子,后因认为儒家学说繁琐而自创一家。墨家成员多为当时社会的小手工业者与小贩,因此主张,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其学说偏重于社会伦理。而道家则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考,即偏重哲学

此外,由于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阶级都有不同的利益。墨家主要代表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因此提出了兼爱一说,来保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A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