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

2023-01-08 07: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字城市》,欢迎阅读!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

"数字城市"的基础主要有三项。第一项是信息基础设施,要有高速宽带网络和支撑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和网络交换系统。也就是说"数字城市"的第一项任务是解决"修路"的问题。但是光有路不行,还必须有第二项基础-数据,特别是"空间数据"。第三项基础是人,管理"数字城市"和使用"数字城市"的人。管理我们的"现实城市"相对应,管理"数字城市"要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机构和规范,要不断对网络系统和数据进行建设、更新、维护和升级,并协调用户的访问。

2 实现策略

2.1协调管理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搞好组织协凋管理是实现"字城市"的关键环节,组织协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它的建设不能仅依靠某一个行政部门来组织协调,例如,若仅依靠电信局,至多可以协调网络资源共享问题,依靠规划局,只能解决规划局信息系统建设,而不能保证其他行业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

2.2 基础先行

建立"数字城市"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建设和基础空间数据的生产,这两项可以齐头并进,因为基础空间数据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既费钱又费时的过程。要首先下大力气尽快完成城市各种比例尺的空间数据的生产,并建立数据更新的机制,保持数据的现时性和权威性。

2.3 企业行为

中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IT产业又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产业,只靠政府行为很难保证"数字城市"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在筹划建设"数字城"时应考虑引入企业行为。

2.4 自我发展 虽然"数字城市"由政府牵头,但是持续发展要靠企业自身的经济益支持,就是说要创造一个有效的机制和环境,能让承担建设"数字城市"的企事业单位从中受益,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使自身不断发展。

2.5 先易后难

"数字城市"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它与空间数据有关,数据量又大,使人感到比一般的信息系统要复杂得多。建设"数字城市"时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建立那些并不复杂、经济效益明显的系统。


3 关键技术

3.1 "数字城市"的体系结构

"数字城市"虽然不只含有一个系统,但从广义上说仍属于计算机网络所支持的系统群集。因而它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有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

3.2 宽带网络

"数字城市"涉及到大量图形、影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数据量非常大,目前的因特网难以胜任,必须使用宽带网络。城市宽带网技术发展很快,据报道,国内已有城市开始建立每秒10G的宽带网络。这种宽带网络可以满足"数字城市"的需要。

3.3 海量存贮

除了网络外,计算机服务器与存贮设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数字城市"涉及地理数据,数据量大,一个大中型城市的数据可能以TB计算。当前计算机硬件已经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多CPU高性能服务器的价格大幅降低,上千GBRaid硬盘也相当便宜。"数字城市"的数据存贮可能是采用多服务器,分布式管理,如何将它们有效连接和协调管理"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3.4邦联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一般是指同种同类数据的组织管理这里的邦联数据库除了包含分布式的概念以外,它还指异构数据库和空间数据的多比例尺数据库。异构数据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同一种类型的数据,使用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另一个概念是数据的类型也不相同。"数字城"中的数据一般包含五种类型:二维矢量图形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属性表格数据、城市三维图形与纹理数据。由于城市各部门的应用不同,它们可能还是多比例尺的和分布式的。所以,"数字城市"需要用"邦联数据库"的概念。

3.5 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数据共享是"数字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除了政策和行政协调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外,技术上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数据共享有多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数据转换,不同的部门分别建立不同的系统,当要进行数据集成或综合应用时,先将数据进行转换,转为本系统的内部数据格式再进行应用建立"数字城市"应该追求直接的实时的数据共享,就是说用户可以任意调入"数字城市"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实现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当然这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3.6 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AD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