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2023-02-17 19:1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前中国教育困境原因分析》,欢迎阅读!
原因分析,中国,困境,当前,教育
当前中国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教育备受人们诟病,政府愈是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愈是招来人们的不满。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改革的症结、出路在哪里?人们倍感迷茫。个种缘由,到底是什么?本文依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试图对该问题的根由予以剖析。

关键词:教育 中国教育 教育危机 教育问题

当前的中国教育可谓乱象迭生,教育界的任何异响都会招来人们的口诛笔伐。决策者的官僚主义,既得利益者无尽的利益欲,是酿成教育乱象、造成教育改革踯躅不前的祸根。 中国教育越来越偏离自己的本真,在应试、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狂奔!究其因,主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方针、目的的迷乱

教育具有国家意志性,教育方针、目的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教育目的有缺陷,必然导致培养的人才有缺陷。1957年毛泽东提出五七指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不同时期对教育方针作过阐述。但是,受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主义西方教育、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教育产业化的声浪中,我们的教育方针、目的变幻不定:劳动者接班人者,四有新人者,合格公民者,创新人才者。教育方针、改革目标如此走马灯式的变换,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无所适从。上层教育方针、目的的迷乱,不仅导致教育革中教育体制设计的畸形,也影响到教育内容的选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编写等,最终影响到培养的的质量。 二、教育改革的利益固化

目前的教育改革,在一定层面可以说是不同利益者间的博弈。不同利益阶层,都在教育改革的声浪中竭力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冲突。就目前看,教育革的最大获益者是那些手握教育资源、掌握学校管理的权力拥有者。这些人,在没获得权力前,不惜阿谀行贿、学术造假等竭力捞取功名;一旦大权在握,便借助手中的权力,利用职称评审、绩效分配、评优考核、基建大肆捞金,又利用虚假政绩、学术造假巩固并谋取更大的权力、利益,并竭力抵制教育改革。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利益至上,国家人民只是自己扩张利益的工具。而这正是多年应试教育经久不衰、素质教育踯躅难行、教育产业化一呼百应的根源所在。而作为底层的百姓,期盼改革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孩子考试成绩节节攀升;教师期望改革能不断提高收入待遇,减轻过重负担。一旦家长、教师的期望达不到时,家长行贿、送红包,教师卖资料、有偿补课自成必然。由此衍生的高额借读费、择校费、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等教育乱象迭生,屡禁不止。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家校对立,师生互不信任。即使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之间也为了职称、绩效明争暗斗、大打出手。教育改革的利益固化,是造成目前教育乱象的真正根源。 三、教育管理行政官僚化

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自然要由政府主导办学。即使民办学校,也必须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于社会公益,决不可将教育当成投资赚钱盈利的产业。学校管理,是政府的职责。但是政府管什么、怎么管,校长管什么、怎么管,则是一个难以拿捏的问题。政府作为办学的主体,投资归政府,收益归社会,这是政府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责所在。学校履行政府办学职能,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组织者;教师是国家教育意志的真正实施者。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职责明确,权义明晰。任何一方权力义务的扩张,都意味着其他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压缩。就目前看: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多。别的不说,“211”“985”大学、标准化”“小学及个别地区的“316”评估和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几乎将各校的办学特色扼杀殆尽。


而学校,领导权力过大,长官意志严重,凭借职称评定、绩效分配、评优汰劣的权力以及考试成绩,教师噤若寒蝉,俨然成了校长的家奴、政府的打工仔;而纸质教案检查、量化考核、教学反思、师德师风、学生考试成绩、周末假期补课等,消磨了教师的体力和创新能力,耗尽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官僚化的行政压力下,往日学术争鸣的气氛没有了,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绝迹了,教育悄然间由终身热爱的事业变成了谋生糊口的职业。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对教育的大包大揽,使学校、教师的责任无限扩大,无形中又催生了家校矛盾突出、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成为一地鸡毛。做为国家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家长、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本就不是老板和雇主的关系。无论从哪方面讲,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监护责任都是无法取代父母的角色。学校、教师在尽到教育责任而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是不应该将学生的任何意外伤害都归责于学校、教师。可是,眼下学校不再是圣地,反成了无限责任公司;教师也不再是教父,而成了过街老鼠。学生校内、校外发生的任何意外,学校都成为追责的对象,教师自然成为被处理的背锅侠校闹频发,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逼得更多的教师越来越佛系。请问:这样的结局到底是谁最想要的?

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利益趋同、达成共识,各方面相互协调、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陈佑清 教育目的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梁雪松 中国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发展》,2006(3)626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vA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