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2.第二章 中世纪文论 2.2阿奎那

2023-03-31 16:3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2.第二章 中世纪文论 2.2阿奎那》,欢迎阅读!
阿奎,西方,文艺理论,文论,中世纪
圣·托马斯·阿奎那





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12261274〕,基督教会公认的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一位神学家,新柏拉图主义的继承者。

圣·托马斯·阿奎那出生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罗卡塞卡堡的一个贵族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受到良好的修道院教育,后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学习。20岁那年他参加天主教多米尼加派,后被派往巴黎,师从亚尔培特研究学。1248年,他到了德国。1252年又回到法国继续做神学研究1256年取得了教师资格。不久以后,他返回意大利并在那里定居,担任罗马教皇的神学参谋以及皇帝的政治参谋,并主持那不勒斯的多米尼加派研究室。1274年,圣·托马斯·阿奎那在福萨诺瓦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等。

圣·托马斯·阿奎那作为欧洲中世纪神学的集大成者,其文艺理论思想和圣奥古斯丁以及普洛丁等人的出发点大抵是一致的,都是从神学观念出发来论述文艺,又归根结底地把文艺、美与宗教神学连在一起。他在?神学大全?中给美下了一个定义:“美有三个因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但凡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着色鲜明的东西是公认为美的。〞“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都以形式为根底;因此,人


们通常把善的东西也称赞为美的。但是美与善毕竟有区别,因为善涉及欲念,是人都对它起欲念的对象,所以善是作为一种目的来看待的;所谓欲念就是迫向某目的的冲动。美却只涉及认识功能,因为但凡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做美的。所以美在于适当的比例。感官之所以喜爱比例适当的事物,是由于这种事物在比例适当这一点上类似感官本身。感觉是一种对应,每种认识能力也都是如此。认识须通过吸收,而所吸收进来的是形式,所以严格地说,美是属于形式的范畴。〞“人体美在于四肢五官的端正匀称,再加上鲜明的色泽。〞从圣·托马斯·阿奎那给美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美主要是一种形式的完整,比例的和谐,鲜明的色泽。他对美的认识主要是从形式方面着眼的,而美的内容方面涉及的却很少。按照我们今天对美的认识和理解,美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仅仅有形式的完整、比例的和谐、鲜明的色泽是不够的。他仍然是从宗教神学观念出发来认识美的,认为正是因为上帝的完整与美,所以美的因素是完整的,上帝通过自己辐射的光源,普照大地,带来尘世间许多美的事物。

对于美与善的认识,圣·托马斯·阿奎那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美与善存在着一致性,但美与善的区别是最主要的,美主要是一种形式因在起作用,它主要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主要是认识的对象,它不以直接的功利为目的;而善是欲望的对象,是“一切事物都对它起欲念的对象〞,它是实际直接的欲念的满足,是以直接的功利为目的。对于圣·托马斯·阿奎那的这种对于美的认识,朱光潜先生认为:“它是寻找美感与一般快感的分别的一个最早的尝试;而且确定视觉和听觉为专门的审美感官,这对后来美学的开展也起到了一些影响。〞圣·托马斯·阿奎那对于美和蔼的区分,对后来的理论家有重要的影响,康德的审美无功利的美学观就受其影响。

关于文学艺术作品的来源,圣·托马斯·阿奎那仍然是从基督教神学观点出发,认为文学艺术作品来源于上帝,是对上帝智慧和理想的反映。他说:艺术作品起源于人的心灵,后者又为上帝的形象和创造物,而上帝的心灵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oi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