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欢迎阅读!
怎么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怎么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摘 要:幼儿的良好常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直接受到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幼儿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时期,因此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孩子以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 培养 良好习惯 孩子
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作为孩子学前教育的主要承载者,不仅要教孩子各种知识,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注重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然而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从小就养成了自私、骄傲、以及任性等一系列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老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身教 模仿是人的本能,在每天的相处中,孩子很容易模仿老师的行为,并且一般不会加以选择,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言行身教。一般情况下,幼儿对老师是百分百信任的,不管老师说什么他们都以为是对的。常常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回家以后总是说老师说什么,老师让做什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均被孩子们看在眼里,甚至会去刻意的模仿。比如说,如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经意间坐到桌子上,而一个孩子也会觉得好玩去坐到桌子上,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反驳说“老师讲课也坐在桌子上”。由此可见,老师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老师应该首先做到,为孩子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制定明确的日常行为规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正处于个人性格和习惯形成重要时期的幼儿来说,制定合理的日常行为规范很有必要。当然,这些行为规范不似学生守则,应该更侧重于日常生活。比如说见到他人要问好,早上入园时要和家长说再见,和老师说问好,别的小朋友帮助自己要说谢谢,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吃饭时要讲秩序,睡觉时自己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上课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妨碍其他同学听课等。也许孩子们一开始并不适应或者记不住这些礼貌用语和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们要耐心的提醒,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做到而进行训斥或者惩罚。要循序渐进,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因人施教,要考虑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心理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时候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很腼腆,不敢与别的小朋友说话,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发现他的优点,先进性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鼓励他主动去和别人一起学习和做游戏。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在家里说一不二,在幼儿园里很霸道,有什么好玩的都要抢到手里,不懂得礼让和爱护其他小朋友。对这样的小朋友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他意识到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而不是独吞。试着让他把玩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并让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让他体会到和大家分享的乐趣。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总结每个小朋友的心理特点以及他的长处和短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四、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幼儿来到这个世界最初接触到的,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做到家园教育相结合,共同为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而努力。
1.注重和家长的沟通
和家长进行沟通是进行家园教育结合的第一步。老师可以通过短信、家访、以及家长接送孩子时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最近的行为表现以及孩子的进步,建立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愿意帮助园方一起指导孩子的行为。 2.举办幼儿教育知识讲座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注重科学方法,这些教育甚至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伤害。因此,幼儿园应该不定期的举办幼儿教育知识讲座,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家长放弃以成绩论孩子的优秀与否,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养成。 五、结束语
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养成收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并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持之以恒,共同努力,让孩子不仅在知识的高楼上越登越高,而且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成为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袁芳.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甘肃:教育革新,2011(06):23-24. 【1】刘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北京: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16-18. 【1】唐慧蓉.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四川:剑南文学,2012(06):27-2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m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