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2023-02-06 23:3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口地理学期末复习题》,欢迎阅读!
人口地理学,复习题,期末
《人口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人口再生产 2、一般生育率 3、人口出生率 4、总和生育率 5、自然增长率 6、人口素质 7、劳动力人口 8经济活动人口 9、人口的经济活动率 10、人口密度 11、农业人口密度 12、比较密度 13、营养密度 14、人口迁移 15、人口

16、人口性别比 17、土地承载力 18、人口容量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符里写T,错误的写F

1、人口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 2、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半部。 3、赤道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 4、印度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

5、一般生育率是指一个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地区活产婴儿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 62004年全国出生人口1593万人,出生率为12.29‰死亡人口832万人,死亡率为6.42‰全年净增人口76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87‰,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人口再生产型属于成年型,并逐渐向衰老型过渡。 72004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1.5%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6%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

8、农业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耕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9、热带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是平原。 10经济因素是造成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重大逆转,人口由西北半壁迁往东南半壁,由内地和边疆迁往沿海。

12社会生产包括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两大类。 13经济性人口迁移往往以男性为主。 14、西北欧国家人口转变属于社会自觉转变模式。 15、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自然基础。

16、在世界各国之间,人口密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完全成正相关。


17、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了从黑龙江省爱珲(现黑河)至云南省大理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18、单一从事家务劳动者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 19、马克思认为古代的强迫移民的性质是人口压迫生产力。 20、人口学因素(出生、死亡、迁移)是决定人口分布的直接因素。

三、简答题

1、人口再生产的特点 2、人口再生产的惯性规律

3、西北欧人口转变模式(自发性转变)的转变机制 4、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 5、制约人口年龄结构的因素 6、影响人口经济活动率的因素 7、制约人口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8、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9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对人口分布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科学技术进步与人口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人口学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什么? 12、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规律理论 13、泽林斯基的人口流转理论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与原因是什么? 15、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人口迁移有何新的特点和趋势? 17、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影响

四、论述题

1、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2、试述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相互关系原理。 3、为什么说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自然基础?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人口与资源、环境方面面临哪些突出问题?你有何对策与建议?

5、试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原因。 6、试述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jU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