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的教学反思

2022-11-26 08:2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草》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古诗,反思,教学
古诗《草》的教学反思



2020年关于古诗《草》的教学反思

《草》这首古诗琅琅上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下面我们来看看2020年关于古诗《草》的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



《草》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很多学生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背了。针对这一学情,我没有按事先准备的教案往下进行,而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但是,就本诗“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没有哪个学生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岁”“枯、荣”,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如:“原”可以组什么词?学生便组出了等多个词。我便顺势说这里的原就是草原的意思,紧接着我便问草原的草长得怎样。随手板画出长得茂盛的草,学生马上回答草长得很茂盛。我又说那“离离”是什么意思?学生便很快联想到“茂盛”,这样“离离”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在理解“岁”时,我让学生用“岁”造一个句子。

有的学生说“我今年八岁。”紧接着,我说:“从出生到现在你过了几年?”“八年。”学生抢着说。那么“岁”是什么意思呢?哦,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岁”就是“年”的意思呀!学到这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那种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过后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体会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在理解了全诗的意思后,我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做到心中有诗,脑中有画。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h4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