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习七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欢迎阅读!
![接种,实习,预防,效果,评价](/static/wddqxz/img/rand/big_139.jpg)
实习七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目的:学习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方法 时间:六学时 课题一:某年某市有儿童20万人,在16周时间内服用液体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有一万儿童。自开始接种之时起,登记每周接种人数,及每周发病倒数的预防接种情况,并于20周后进行小结,估计预防接种的效果。
假定20万儿童均为易感者,在20周观察期内接种组共有患者6人,未接种组有患者466人(表1)。
有人将两组按人口计算发病率得接种组为万分之6,未接种组为万分之24.5。接种组的发病率仅为未接种组四分之一,故认为此项预防接种效果极高。
思考题:1.这样的比较是否合理?为什么?
2.应该如何正确的统计分析?并作显著性检验。 参考计算公式:
①接种组理论发病数(ΕΤ) ETEw
SV
Εw 该周接种组理论发病人数
P 该项实际发病总人数(包括接种组与未接种组) S 儿童(易感者)总人数
V 该周已接种积累人数
2
② 2(OT)
T
表一 逐周脊髓灰质炎预防接种及发病情况
病例数 接种者积累
周 接种人数
人数 接种组 未接种组 合计
1 120 120 10 10 2 480 600 26 26 3 650 1250 22 22 4 430 1,680 1 25 26 5 760 2,440 20 20 6 840 3,280 1 18 19 7 650 3,930 27 27 8 510 4,440 31 31 9 830 5,270 20 20 10 780 6,050 25 25 11 920 6,970 1 20 21 12 660 7,630 1 28 29 13 500 8,130 25 25 14 720 8,850 1 27 28 15 600 9,450 27 27 16 550 10,000 25 25 17 10,000 22 22 18 10,000 1 24 25 19 10,000 22 22 20 10,000 22 22 合计 课题二:某作者於1982年选两个社区为现场,考核吸附霍乱类毒素菌苗的预防效果。 研究设计规定: Ew
P
1.研究对象为一周岁へ65周岁以下的居民。其中有霍乱病史,霍乱菌苗接种史,接种禁忌症及长期外出者,均不作为研究对象。
2.以村为单位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并编号,按编号单双数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给与吸附霍乱类毒素菌苗,对照组给与安慰水(生理盐水)。剂量:1-6岁0.2ml,7-14岁0.3ml,15岁以下0.5ml。
全程两针,间隔4周,两针剂量相等。注射部位一律取左上臂三角肌下缘深层皮下。 3.全程注射15天起,即4月1日へ10月,31日为观察期。在此期间观察对象一律不给预防药。
4.观察期间,凡腹泻三天且大便培养弧菌阳性者作为霍乱病例。每一确诊病例均派员进行个案调查和核实。
5.全部过程均采用双盲法实施。
结果:观察对象中自8月3日发现首例霍乱病人,到10月31日止两个现场共计发现42例。其中免疫组全程注射人数12850,病人5例;对照组全程注射人数12989;病人37例。
思考题:根据上述结果如何分析和评价霍乱菌苗的效果?为作出确切结论还需补充哪些资料,并对该项研究作出评价? 参考计算公式 1.效果指数(EI)
EI
P1p2
① S(lnEI)
1111
abcd ②标
式中a、b、c、d分别为免疫组和对照组中发病和未发病人数
③95%可信限:EI95%CLln
1. 1. 保护率(PR):
PR
(p1P2)
P2
100%
1
lnEI1.96SlnEI
①
S(PR%)100
1P
2
P2q2n2
P2P1
24
P1q1n1
②标准误:
③95%可信限:PR95%CLPR1.96SPR 课题三:某单位用气雾免疫和皮下注射两种方法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前用血凝抑制试验测试血清抗体,抗体滴度均>1:5。接种后抗体增长情况见表二。 思考题:1.请计算阳转率和抗体平均滴度两项指标。 2.评价两种方法的免疫学效果。
血凝抑制抗体增长情况 免疫 接种血凝抑制抗体增长情况
方法 人数 <1:5 1:5 1:10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气雾
215 5 0 5 16 57 78 42 10 /
免疫 皮下
72 1 8 26 22 12 3
免疫
课题四:免疫接种效果的简单评价方法
评价免疫接种效果,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疫苗的效果评价,主要是对疫苗的免疫应答率(转化率)和保护率进行评价,上面的课题就是属于这一类。另一方面,是对免疫接种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包括了疫苗的效果及实施的效果。单纯评价疫苗的效果,可采用较小人群的干预试验来进行,但对广泛应用的疫苗,则应该对整个预防接种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价。
例如:一些疫苗在干预试验中显示出很好的保健效果,但在大面积使用中,其效果则较差,其原因主要是受接种率的影响,或是由于种种原因接种于儿童的疫苗效力不够。当一个地区发生爆发疫情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该地区的疫苗接种效力做出大致的估计呢?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 或
PCV
PPVPPVVE1PPVVE
PPV(1PCV)
PPV:人群的免疫覆盖率(%) PCV:病例中接种的百分比(%) VE:疫苗接种的效力(保护率)
在接种率可靠的情况下:VE=(未接种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未接种组发病率×100% 例:某县发生脊髓灰质炎暴发流行,共发生50例I型病例,年龄为5岁以下儿童,据悉该县报告的脊髓灰质炎糖丸全程接种率均在90%以上,且知该县应用的脊髓灰质炎糖丸在严格的现场接种质量控制下,全程接种对I型病毒的效力为70%左右。为了了解该疫苗接种的效力和接种率的真实情况,对50例病例的接种史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请评价该县脊灰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
50名脊灰炎病例的糖丸疫苗服用史
VE
PPVPCV
服糖丸次数
0 1 2 + 3合计 病例数 20 10 10 10 50 百分比(%)
40 20 20 20 100
注:对于脊灰炎疫苗这样至少需要服3次糖丸才算全程免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eZ.html